朋友在辦公室的牆上掛上一巨形牌扁,上款寫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下款是:「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回眸再看朋友的臉容,解開了多年來打從心底,總覺得朋友無論遇到甚麼環境都活得豁達、釋懷及自得其樂的原因。
作家林清玄曾勸誡世人,「常思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是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老是瞪著不如意、悲傷的、難過的八九事,每天就只會「眉心夾死烏蠅」地生活,快樂離我們太遠了。常思那快樂的、如意的、幸運的一二事,生活中就會多些幸福感。
然而,不去想不等於不開心的經歴就會離我們而去,有沒有試過因為別人的一句說話或者一個行為而感到受到被傷害呢?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名叫「垃圾人定律」: 人就好像一架垃圾車一樣,每天都載著不同的「垃圾」周圍走。這些「垃圾」分別是失望、煩躁、挫折和憤怒。當人們承載這四種「垃圾」太多時,就會找個地方將垃圾拋棄,有時候這些「垃圾」就不幸地會落在其他人身上。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公路中遇到塞車時,不少司機都會顯得不耐煩,不斷按動喇叭,彷佛塞車的問題能夠在喇叭聲中解決﹝事實當然不是!﹞。可是,讓問題變得更嚴重的是,這種「不耐煩」是能夠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的。當一位司機按下喇叭時,附近的司機也會相繼按下他們的喇叭,結果在繁忙的馬路上,再混雜著不同車輛的喇叭聲,讓司機們變得更加煩躁,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有一次一位將領坐一架飛機離開航空母艦,去做一件很重要、又很緊急的事情。他對下屬說:「趕快準備好飛機,幾個鐘頭內我就要到某處去。」下屬說: 「不行,這一架唯一能飛的飛機需要把機械拆下來整修好以後再裝回去,我們需要三、四個鐘頭。」他說:「好,我等你們。我先做別的事情。」過了預定的時間,飛機還是未能修好,下屬只好如實報告說:「將軍,我們還需要兩個鐘頭。」將軍問:「為什麼?為何這麼久還沒修好?」他們說:「已經修好了,但是不小心,有顆粒螺絲釘掉進汽缸。」將軍沒有動怒,就說:「好,我再等。」
等到他們完全裝好,回報「可以起飛了。」他才坐上飛機起飛。這位將軍後來對隨從說:「我如果平常對他們很嚴格、很兇,在關鍵時刻,他們可能就瞞著我,然後說:『好了』。飛機一起飛,可能我們就墜機而死。還好我平常對他們很友善,他們肯跟我講實話。」
情緒的確有「負面與正面」,有如病毒,控制得宜,可以利己利人,更可能改變大局。可是我們不能避免別人向我們「倒垃圾」,要處理好「垃圾」,秘訣是要保持著清明的心境。當看到別人充滿負能量時,我們要告訴自己:「我不能受他的影響,他是他,我是我。」當我們發現自己生出情緒,例如憤怒,我們可以告訴自己:「這不是真實的我。」然後把憤怒的情緒輕輕地放置在一旁,溫柔地回到自己的身體(例如專注呼吸)。
我認為,當我們能夠做回自己身體的主人,不再成為外在物慾的奴隸,我們便能得著「喜樂、平安的心」(羅馬書15:13),這份「正能量」便很自然地向身邊的人散發,從而消除在團隊中的「垃圾」,為別人增加多一點「想一二」。
結語:情緒很多時與生活節奏有關,嘗試默想主耶穌從不匆忙,祂復活的時候,還把裹頭巾捲好,另外放在一處。一位猶太聖經學者愛德賽所說:「一切都井然有序,不帶一點匆忙,叫人清楚看見一位偉大的人物怎樣從容不迫地把『配不上他』的事物棄掉。」不妨多操練棄掉容易壞事的情緒垃圾。
司徒永富
HKPES 董事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