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先生與D先生是工作上的好拍檔,平時也會一同食午飯,C先生心裡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D先生很沉默,每次當C先生興致勃勃告訴D先生一些新構思或平日有趣的事情,D先生總是默不作聲,很久才回應一兩句,C先生覺得不是味兒,有時甚至會懷疑對方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心裡謀算着一些事情。
經過觀察及求證,我發現D先生其實是自語型的人,自語型的人著重以思考、分析、研究來接收訊息,他們喜歡有層次、有系統及有規矩的溝通,著重事物是否可以理解,他們的聲調欠缺變化,並且用頗多時間「自語」。
例如你問朋友:「你有沒有去過XX餐廳吃飯?」,對方通常會很快便回應「有」或者「沒有」,而自語型的人有點不同,他們會首先在心裡面「自語」,跟自己說:「我有沒有去過XX餐廳吃飯?」,然後他們才會回應「有」或者「沒有」。由此可見,對比其他類型,自語型的人要用較多時間來回應,當你以為他們沉默無聲,其實他們正在「自語」,甚至是默默分析及理解,自語型慣用的「語言」就是研究、考慮、分析、思考及理解。
C先生是聽覺型的人,喜歡聽也喜歡說,當他口齒伶俐地說話的時候,他沒有發現D先生需要多點時間去「自語」及分析,由於C先生發現對方遲遲未有回應,為免出現冷場,C先生便急忙說了另一些話題,於是D先生又要重新啟動另一個「自語」及分析的程序,而C先生看到的,又是另一個冷場;如是者,C先生認為既然主動找話題也得不到回應,又懷疑對方是否有某些盤算,於是少講為妙。
當C先生明白了大家屬於不同類型,而構成了溝通的問題,便決定為對方多走一步,C先生學習節制自己的滔滔不絕,並耐心等候D先生的回應。最後,C先生重新發現這位好拍檔雖然不擅於與別人溝通,但他的分析能力較強,可以多角度思考問題,正可成為自己的學習對象。
蔣慧瑜
HKPES 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