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香港動漫電玩節」開幕那天,一個年輕人經過九天在會場外排隊等候,終於成為第一個可以用一元的象徵式價錢,買到一個限量版18K金手辦模型公仔。不知道這個年輕人之所以耐心等待,是真的為了「心頭好」抑或是因為「超筍價」的原故。但無論人們如何評論是否值得用九天時間來排隊,筆者倒佩服這年輕人的熱誠和耐心。事實上,人生充滿不少要等待的事,有些是我們樂意去等,有些則我們連等一刻也不耐煩。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等待,因為等待使人感到不確定、焦慮,甚至無奈和氣憤…(尤其是被人插隊的時候)。在今天的職場,很多人會認為等待是費時的,倘若他們視等待只是達成目標的一個手段,並要為此付出機會成本,很自然便會用盡方法將等候的時間縮短,甚或完全避免。他們會用金錢購買特快服務,又或者僱用他人代為排隊;再不然,用高價向他人購買那些本來要等候才會得到的東西。
等待就是浪費?
對另一些職場中人來說,等待代表可能落後於人。當其他人在同樣的事情上,付出等待的時間比他們短,甚或完全不用等待的話,他們便會感到自己比人遜色,甚至有挫敗感。筆者記得有一次,一位年資和能力與筆者相若的同事,入職兩年後獲得晉升至一個高級職位時,筆者的內心很不是味兒,當時曾嘗試安慰自己不是比人差,只是這位同事比筆者幸運而已。雖然一年後筆者也被晉升至那職位,不過仍耿耿於懷自己比人落後了一年。回想當日那種比人遜色的感覺,全因為與別人比較,亦以為同事會同樣地將自己與他人比較,這種不必要的比較便為等待加上一股壓力和焦慮了。
在很多情況下,等待的人不能作任何行動來加快事情的發展,遑論改變事情的結果,所以等待使人感到很被動,要無奈及不由自主地接受現實。筆者是一個頗性急的人,素來很討厭排隊,從前當駕駛汽車遇上路上塞車時,便會轉去走另一條路線而不會讓自己慢慢等候,因此路程長了,到頭來交通時間不單沒有減少(有時還長了),汽油更肯定用多了。筆者雖然知道乖乖地等候可能會更好,但卻無法忍受自己被困在不能自主的無奈等待中,走另一條路線使筆者覺得自己仍是行動中,沒有被環境控制著。在職場中,不願忠於崗位去等待,而想走捷徑找機會的人不少,若成功的話,他們的職涯或許會比人發展快,亦有可能好像筆者從前駕車時那樣,最終沒有加快,反而耗費了心力。
等待不單是不可避免的人生一部份,它亦是具有意義和價值的。今天我們討厭等待,是因為我們視它為一種達成目標的手段,亦覺得等待有違「效率」和「成本效益」這兩個職場辦事的金科玉律指標,因此我們會設法去避免、跳過、縮短或找「便宜」的替代。不過筆者從來沒有視等待為手段,因為它是辦事的過程,就好像我們生命成長的過程,或是旅遊時的旅途一樣,是必須的亦是具有意義和價值的。
等得有道理
等待的過程是整件事情的一部份,有時越長的等待,越發讓我們珍惜等待後的成果,就好像母親愛惜十月懷胎後出生的孩子一樣。另一方面,倘若我們的等待是可避免或是「廉價」的,那麼我們便不會珍惜或重視等待後所得的結果了。但最讓筆者不會逃避等待的原因,是因為筆者認為每一次的等待,都不是純粹為著所期待的事情,而是等候上主的作為。若我們覺得我們得著所期望的事全是上主恩典的話,等待便是盼望與信心的實踐,亦是操練禱告交託功課的機會。
《聖經》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3:1),又說:「生有時,死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3:2-8),它實在提醒我們,自然界(包括人的生理狀況)都有它的秩序和規律,因而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時候(season)和節奏(rhythm)。當人費心思和力量去改變這些時候和節奏時,最後都是徒然;故此等待便是依從這些時候和節奏而行,那麼我們的生活不僅更和諧,亦能經歷充滿上主美意的每一刻時光。
袁海柏(HKPES執行董事)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九.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