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片段偶爾仍是我的夢魘,成了我生命中的鑑戒,生活中的提醒。
二十多年前,正怱忙地趕赴一個商務會議。途經街角,碰面迎上一個老翁。不知甚麼原因,他的四肢動作突然失去了協調,身體搖搖擺擺的不斷往後靠倚,無論他多努力掙扎,都無法將傾斜向後的身體拉回來。當我仍在思考該不該出手扶他一把,猶疑這是不是騙徒黨的佈局時,電光火石間,老翁「轟!」的一聲已重重跌在地上,幸虧腦袋未有著地,不致頭臚重創。
後來我才理解,這是因肌肉神經病變所引致的。事隔多年,每想起這事,我仍感歉疚。那人近在咫尺需要我的幫助,我卻被世界的欺瞞現象所遮蓋,失掉了惻隱之心。生命與生活之間存在著一層差異。彼得堅信自己不會不認主,卻在天亮之前跌倒了三次。我們深信自己會活像「好撒瑪利亞人」,現實的生活中,那並不必然。
聖誕新年期間,電視媒體整輯了一連串的畫面:天災、戰亂、恐襲、北極熊母子三口可憐兮兮地飄浮在狹小的冰塊上。影像的設定很是溫馨感性,呼籲人們要關心憐憫,擁抱世界的每一角落。畫面一轉,更多的畫面是推介旅遊享樂、瘋狂消費、繽紛市集、煙花盛放的璀璨、無人機表演帶來的歡呼喝采。誰人還會惦記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悲憫之心,瞬間便如煙花星火般消逝至無影無蹤。
世界的領導者表現又如何呢?在氣候急速變壞、自然生態惡化、全球政局紛亂下,他們所關心的,不是南、北兩極的冰雪溶化、地區戰爭的生靈塗炭,而是格陵蘭的收購、世界航道的控制權、軍事據點的建立、經濟利益的最大攫取,以至太空爭奪的擴張。管理大地是上主給予人類的「召命」,實踐上,我們自己個人、以至社會、國與國之間,距離「惡」到底還有多遠?
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氣息,使我們享有數十年以至上百年地上的生活,去感受、去體驗、去經歷、去欣賞祂的創造和榮美,去學效祂的樣式。然而,生活與生命各有其誘惑。上主的恩待,給予我們自由意志、自由選擇。伊甸園中,上帝呼喚亞當,期望他能坦誠的回應,清楚交代他偷嚐禁果的責任,反省他從來沒有看見過的自己,可是⋯⋯
的確,我們是處於「應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鳥靜花喧」的世界,生活在罪性與神性的張力當中。「我們被生活中的小波浪沖擊而起起落落,變得容易受世界操控,但只要我們繼續聆聽那把深入而溫柔、及祝福我們的聲音,那麼,我們就可持久地感受到幸福和真正的歸屬感來度過人生。」(Nouwen, Life of the Beloved, 60)
我們常常都是「心靈願意,肉體軟弱」。原來要回應「召命」,我們先要在生活中,找回生命本身那安靜透明更深更厚的本質,學習三一上主互為給予(holy communion)的犧牲神性。願以一首小詩,作為結語:
生命如此短暫,
我們沒有時間去爭吵、
道歉、傷心、斤斤計較,
我們只有時間去愛,
一切稍縱即逝。 (馬克吐溫,Mark Twain)
沛鴻
多年營商/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