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見證

尋找生命的彼岸

鄭浩鈞(Kelvin)的爸爸是一位海員,以航海為業。1992年Kelvin畢業於柴灣工業學院、取得環境學文憑,同年加入環保署工作,從事海水監測工作──從某個角度來看,父子的職業以「海」結連,也算是子承父業的一種吧。他笑說:「看來海跟我真的有不解之緣,同系同學之中,只有我一人要每天出海開工!」他的生命故事,也跟「海」牽繫上不解之緣,一個人在風高浪急的人生大海裡飄浮與摸索,後來更飄洋過海,尋找生命真正的座標,尋找那生命的彼岸。

1995年起Kelvin師隨李蘊琦老師學習單簧管,一年後於香港國際音樂學校進修音樂,1998完成高級證書課程,從中培養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當時適值香港主權回歸、港人經歷金融風暴的時期,負資產和高失業率對社會的影響,驅使他思想個人工作方向,假若政府縮減公務員編制令他失業,他能否再找到新的工作呢?他究竟有甚麼專長和技能?更重要的問題是-他究竟想做甚麼?

1999年,Kelvin參加英國Dartington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的國際暑期音樂營,在營裡他發現有些演奏家不單演奏能力精湛,他們對樂器結構與聲學兩者的關係更甚有研究;他因此深受啟發,並開始探索和尋求學習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音樂科技(包括樂器製造與維修)。他渴望學習一門獨特的技能,並以此為終生事業,能夠學到老、做到老,並藉此回饋社會。他開始為此事禱告。

同年他患上不明病症,多次進出醫院也找不到病因,輾轉病了一年。患病期間,他思想到人生將來方向的時候,腦海裡浮現中學時期,那位對他影響甚深的體育老師臨终的話:「如果我能夠戰勝癌魔,出院後就不再教書,留在醫院當長期義工」,那位老師最終回了天家,然而那段說話,給了他很大啟示和驅動力。

Kelvin說:「那段日子,我在病房裡求問神,要是我能康復,我日後應該做甚麼?」,神給了他清晰的答案──「讀書」兩字。

Kelvin康復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發現了英國倫敦都會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音樂科技(Music Technology)課程,其選修科目跟他心中渴望要學習的內容極為相近,及後卻因為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而暫時打消念頭。不過,他一直把此事放在禱告裡。2001年,他認識了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他遂開始在結婚與進修之間抉擇,其實神為他安排了一位非常支持他進修的未來太太。

兩年後,他參加政府的自願離職計劃,離開環保署提早退休,並於同年結婚,婚後赴笈英國,修讀他一直將之放在禱告裡的音樂科技(樂器)學位課程。在申請離職的時候,神給了他和太太一個信心的考驗:由於當時一直未收到大學的取錄通知,因此遲遲沒有入紙申請參加自願離職計劃。計劃快要截止了,依舊未有消息,太太在截止前兩晚為他祈禱,他決定憑信心在截止日期前一天入紙申請,在截止那天,他就收到大學的取錄通知。當他翻查取錄日期,原來正是入紙離職的那一天,只不過是電郵延誤的小問題。他回想才明白過來:「其實神是即時回應了我們的禱告。」

在英國倫敦修讀期間,他學習從科技的角度研究樂器的歷史、理論和製造。在學期間製作了聲樂結他、文藝復興6弦魯特琴和木製無鍵長笛,於校內展出,獲高度評價,連續兩年獲獎學金,並於2006年畢業。回港後,他開始樂器製造和維修工作,並收生教導樂器製作。Kelvin現為英國魯特琴學會(UK Lute Society)的註冊製琴師、英國NAMI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 Repairers)和美國NAPBIRT(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Band Instrument Repair Technicians)這兩個樂器維修協會的專業會員。

既是神帶領Kelvin飄洋過海的進修,尋找生命的彼岸,你大概認為,他的樂器維修工作已上軌道,並闖出一番成就了吧?對不起,事實並非如此,他回港後,由於缺乏宣傳及推廣知識,頭兩三年在尋找客源方面,可謂困難重重,雖有接到維修訂單,可是數量極不穩定。其實營商對他而言,是一個嶄新的領域,近幾個月他決定重新起步,正式開設了「琴匠」(Luthier)工作坊,並學習市場推廣的策略,把握市場的脈搏,打進香港蠻大的樂器維修市場。

走到這一步, 他發現原來12年前那兩個問題(他有甚麼專長和技能?他自己究竟想做甚麼?)的答案,並不是生命的終極答案,而是新一輪問題的起始。也許Kelvin的人生,真的跟「海」結下不解之緣──在一個又一個浪濤之中,在人生大海的高低起伏裡,體會神逐步的帶領和恩典。

撰文整理:吳潔儀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十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