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過一個電視時事節目,一班食客接受訪問,分別對所吃的餸菜很滿意,認為廚師造菜「有鑊氣」。畫面轉去廚房,見不到任何廚師,只見到多個機械鍋在滾動及輸送帶在流動,所有餸菜都是由人工智能操作機器煮出來的。畫面再轉回食客,他們猜不到所吃的美味餸菜不是由真人烹製,而是以科技代替人手,每人都讚歎不已。負責厨房的食品科學家受訪,講解這種自動化系統,省卻多名廚房員工,而且造菜的時間有效率,每碟餸菜的色香味水準又不會有偏差。
我們不禁問若這種趨勢繼續發展,會不會很多廚師面臨失業?我們會不會擔心被人工智能奪去工作,變成失業?以信仰角度細想,職業是神給予我們回應召命的其中之一的地方,這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替而失去?
事實上,據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工作報告2020」表示,一些重覆性高、創意性低、技術性低的職業(例如資料輸入、會計簿記、秘書、客戶服務、營運行政等)正在未來10年快速被淘汰,而與人工智能科技有關的職業(例如數據分析、機械學習、數碼策略、資訊保安等)正是熱門的就業機會。
我們不必過份憂慮失去工作,最近美國Money Talks News調查,有一些行業卻不能以人工智能代替我們,反而與這科技共融更有成效(例如作家、導演、畫家、老師、心理醫生、裝修師傅等),因為人類擁有創造、解決問題、決策和危險管理的能力。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直覺想像,現場評估,具備溝通關懷和同理心,能使工作活出有生命的色彩。這是神賜給人的特質,人工智能是沒有的。
神創造人,雖然人有自由意志和管理所有被造物的智慧,但都不能取代神在大自然及萬物的偉大作為;同樣,人創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不能取代人的自由意志和作為,它只可依靠大數據代替人分析和處理工作,它不會擁有創意思維和對別人的感情,不會煥發出生命影響生命的氣質。
神要我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祂同行,人工智能可能做到行建議(公義的決定方案),但不懂得如何好憐憫,如何謙卑地行善為人。
工業革命時代,人類擔心機械取代人力;電腦化時代,人類擔心科技取代人手;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擔心大數據智能取代人的頭腦。歷史證明,每次時代的進化,就業市場便隨之轉化,誠然有些職業被淘汰,但我們是進步的,藉不斷學習和擁抱新科技新發明,成就了今日的知識型經濟,亦生成另一些新興行業提供另一波就業機會。
當然人工智能可能會搶走一些工作的任務,但是,正如Professor Linda Grayton(在她的《長壽新人生》一書)認為不能夠搶走整個職位裡面所有的任務。確實神給我們自由意志和管理智慧,要是我們善用創作、整合和統籌的能力,就不會那麼容易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人工智能晶片公司Nvidia的創始人黃仁勳(在Hill & Valley Forum)直言,人工智能使許多工作出現改變,但不是人工智能奪去你的工作,而是運用人工智能的人奪去你的工作。 說回文章起初提及的自動化廚房,若有廚師發揮創意和統籌本領,專注研發新菜式,再運用人工智能操作機器幫助他複製烹煮,會是另一番事業。
所以,我們需持續進步,謙卑學習,擁抱新科技,回應不同時代不同方式的職場召命,發揮恩賜才幹,相信這是神所喜悅的。
何俊雄
出版行政總監及職場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