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馬太福音5:15。
這段經文,基督徒耳熟能詳,但為什麼在網絡世界,很多教會沒有把燈放在燈台上?以下是一些顯而易見的例子。
有些教會的崇拜週刊上,刊登教牧撰寫的好文章,但在網上是看不到的。儘管有些教會把整份週刊上載網頁,但PDF檔案不容易讓人看見(搜尋排名也差得多);而且使用經驗欠佳,不像網頁般易讀,甚至有highlight(顯示搜尋的相關字詞)。為什麼教會不直接把文章上載網頁呢?
有些教會很有心地把教牧分享文章上載網站,文章主題可能很吸引,例如「每天快樂多一些」,但標題卻是「教牧分享 2025年11月1日」之類。這不只是吸引與否的問題,更加影響「相關度」:請問有多少人會搜尋「教牧分享」?有多少人會搜尋「如何變快樂」等問題?換言之,這影響別人搜尋時看到你的文章的機會。
你眼看的網頁顯示不能作準,請你找一個略懂網頁的人,檢查一下網頁編碼;一個網頁「標題」,往往影響以下三項:
• 頁面名稱(Title):在頁面存在卻未必看得見。
• 標題(Headline):頁面上的H1標題。
• 網址(Slug):如「www.example.com/教牧分享 20251101」。
在判定文章是否與搜尋字詞相關時,這些都是Google等搜尋引擎會參考的一些重要指標。
有些教會更加進取,用心製作YouTube短片和附有字幕,並把短片放到網頁上。只是,既然已做了字幕,為什麼不把字幕的字,也一併放到網頁上呢?一來可以令人在搜尋相關內容時,更容易找到你的網頁;二來也可以給使用者多一個閱讀的選擇。
網站只是一項工具。有些教會的網站沒有什麼流量,原因可能很多,結果造成惡性循環,網站甚少更新,甚至認為網站沒用處。筆者認為,教會網站的用處,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為會友或慕道者提供方便,二是可以接觸教會以外的人。
如何為會友提供方便,每家教會都不同。其中一項最基本的方便,是提供最新和全備的資訊,例如一位會友幾個星期沒上教會,可上網站看到最新的教會消息,或在網上報名參加一些活動。這意味着網站的訊息和架構,必須清晰易找,以及容易更新網頁內容。
至於如何增加接觸「街外人」的機會,就是筆者之前提過的「搜尋引擎優化」(SEO),以上提到:注意什麼實質內容是別人會關心的,注意標題和網址的運用,注意增加相關內容的文字(例如字幕)等,都是SEO的一些做法。
即使這些功夫做得齊全,也不必然令網站流量大增,但相信做總好過不做。筆者讀經時曾遇到一個偏冷的疑問,在網上搜尋時,偶然發現某位牧者曾寫過一個blog談這問題,儘管他已離世多年,但仍藉着這blog給我幫助。
很多牧者對人生問題、對信仰,都有很好的想法和導引,為什麼不把這些亮光,高高放在燈台上呢?
譚秀嫺是Free Agent Club的成員,創立自己的出版公司,網址:http://www.hkplatfor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