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18:1 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 2 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意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 3 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
從[使徒行傳]中我們知道,保羅當了傳道人之後,至少有些時間是要製造帳棚來維持生計的,甚至會和同行們(亞居拉和百基拉)住在一起。在此,我們可以明白到,就算是被教會(安提阿)差派往外邦傳福音的使徒保羅,在到達異鄉後,往往為了生活所需,亦會有「搵嘢做」(尋找工作)的需要。俗世的職場對傳道人來說,原本就是召命的一個組成部份。
自從加拿大政府在數年前對香港展開了救生艇計劃之後,在不同的教會中除了各行各業的新移民外,也同時多了不少來自香港的傳道人,他們的特點是低調,不輕易表露自己是傳道人的身分,同時又會悄悄打聽教會是否打算聘請傳道同工,一旦發現所在教會沒有空缺,往往就會在很短時間內悄悄轉到另一教會聚會,繼續「搵嘢做」。對這類傳道人來說,為了移民,也為了搵食,他們的職場取向有兩個重點:
以教會牧職為首選
儘管他們自己都是初來者,從未到過加拿大,也未有車牌,甚至英語水平不足應付日常生活,但卻會以在教會中搵份牧職為優先,但與此同時,又不希望身分太早被揭露,引來別人的閒言閒語,影響在教會中靜靜「搵嘢做」的大計。其實,他們也清楚知道,在其他新移民中,大多數人無論在學歷或工作經驗方面都甚優秀,但他們來到「艱難大」(加拿大)後,都不計較做甚麼工作,一切從「零」開始,幼兒、石厰、木廠、送貨、收銀、厨房、侍應等,為了生活,為了計鐘,就「頂硬上」,「冇所謂」。
但這類傳道人的搵工取向,卻十分「有所謂」,即要做「聖工」。然而,我卻不明白,為何他們會如此不願意經歷弟兄姊妹所經歷的職場現實,寧願遮遮掩掩,收藏自己的背景?
為了容易移民而再讀神學
在加拿大的救生艇計劃中,是有讀書移民這條途徑的。知道不少在香港早已完成道學碩士或神學博士的傳道人為了移民,又為了較易在此地教會「搵嘢做」,刻意扮「矮仔」(隱藏真正的學歷和經驗),先申請在此地讀一些技術性的課程,取得學生簽證後,再在此地申請轉到神學院讀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目的是輕鬆畢業和取得身分,之後再在教會中申請牧職。這樣,讀書容易,神學「再」畢業後,本地網絡和學識齊備,在申請時又高人一線,何樂而不為?只是,這種職場智慧,說穿了,不過只是江湖把戲而已。*
在過去數年,此地教會忽然多了不少從太平洋彼岸過來,有經驗、有學歷的傳道人,他們的職場智慧往往比他們所牧養的小羊高很多,只是若誠實地分享出來,恐怕不是保羅製造帳棚那麼簡易和坦誠,但也許,這會令我們更明白甚麼是職場見證,甚麼是忠於召命。
*編者註:這是作者過去的觀察,並非等同所有移居他國的傳道和牧者如是,但這現象說明了若非以召命為本的工作觀,容易讓我們在艱難時陷入失焦狀態,不論我們在「聖職」還是打一份普通的工作上。
黃讚雄
HKPES前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