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職人Bloggers 何俊雄 Lawrence Ho 工作素養

《奇蹟列車》

兼修生活

電影《奇蹟列車》(One Life),描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拯救猶太兒童難民的行動,真人真事,故事感人。以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這套電影,另有一層意義。

片中主角老年的尼古拉斯溫頓(Nicolas Winton)清除家中舊物,對收藏的公事包難捨難離,因為裏面載着一本50年多前的名單相薄,是在希特拉軍事封鎖布拉格前夕,救助那地兒童逃往英國的紀錄。

他不能釋懷自己在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救不到最後一批250名兒童,若是早了一日,納粹德軍還未關閉布拉格邊境。即使他已經先後分七批營救了共669名兒童離開,他救不到第八批兒童,這個50年前的遺憾,令他自責;他奢望他們有機會逃離厄運,以致於名單相薄最後留白幾頁。

先理解為甚麼他義無反顧,策劃營救與他毫不相干的兒童難民呢?

片中提及他是猶太裔的英國人,片中卻沒有提及他和父母都是基督徒;他自小受母親教導,若別人有困難,不會袖手旁觀,施比受更為有福。

基督信仰教導我們,凡為基督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這個價值觀叫他不惜一切而去拯救別人的生命,救得一個便得一個,電影就此命名為One Life(原著書名是If it’s not impossible , 是他女兒撰寫的)。

年青的他在倫敦任職證券交易員,過着中產階層的生活。一位朋友,是英國駐捷克的難民委員會成員,邀請他去幫忙,他便決定將渡假改為去布拉格恊助難民。他目睹當地的兒童困在缺糧食、藥物、並將會命喪戰火之際,便堅決去營救他們走難逃往英國。他只是個普通人,無財無勢,但他的熱心、堅持,及行動感動別人加入他的營救計劃,排除萬難,將一批又一批兒童由火車運載出險境。

信仰叫我們愛神愛人,愛鄰舍,誰是我們的鄰舍?記得耶穌講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被強盜打致半死的人,路過的祭師和利未人都視若無睹,只有那個外邦撒瑪利亞人伸出援手。尼古拉斯作了好的榜樣,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對目睹兒童難民的處境,身同感受,努力營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救助兒童難民,實在困難重重,他們有2000多,每人需獲得寄養家庭認領,兼每人50英磅按金,還要預訂火車,趕及戰事爆發前成行,才能離開捷克入境英國。他唯有東奔西跑,組織兒童辦理簽證,說服政府緊急處理,宣傳籌款,招募寄養家庭,將不可能的變為可能。

信仰啟發我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救生命挺身而出,盡心盡力去做神所喜悅的事,並一切結果交給神去成就。

電影中有一幕插曲使人讚嘆,是他的母親去找英國入境部門處理難民入境簽證,本來她被官員拒絕及趕走,她仍然堅定不移地叫這年青官員坐下,向他說明她的雙親從前都是移民,落地生根,認同這的自由、尊重、和包容的價值觀,竭力懇求政府對審批兒童難民入來,拯救生命,要義不容辭。信仰使人信念堅定,她說服了移民官批准第一批兒童難民入境。

尼古拉斯的救援行動,讓我們看見,即使他不是電影「舒特拉的名單」的舒特拉,他只是個普通人,都可為行公義好憐憫而發光發熱,感動人心。

影片有不少真摯動人場面,其中有一個大約10歲的女童時常手抱着嬰兒,原來這嬰兒不是她的弟妹,而是她在街上拾起救回的小生命,嬰兒的父母可能早已被關進集中營。這女童被尼古拉斯營救去英國,她的生命和人生從此改變了,50年後,在電視台的直播節目,與他重逢,無言感激。施者和受者同為有福,活出美麗的見證。

至於50年過去,為甚麼尼古拉斯仍自責,忘不掉那最後一批趕不及救出的兒童呢?

以基督信仰來細想,這是為尋找一隻羊而撇下99隻羊的心腸。在尼古拉斯的眼中,已救了的七批兒童好比99隻已安全的羊,救不到的一批,不論人數多寡,好比如失掉了的一隻羊。

影片最感人的高潮,是在他新二次去電視台直播節目,主播邀請在座觀眾,誰曾是被他當年在布拉格營救來英國的兒童,站立起來,竟然全場都是,如今當然全是中年人。

他的付出,拯救了多個生命,挽救了多個人生。他的生命影響了多人的生命,創造了生命的見證。最後,對那一批趕不及救出境的兒童,他把內疚感放下了。

以信仰的視野觀看這套電影,不只感人肺腑,也喚起我們愛鄰舍的觸覺和胸懷,且不要輕看自己微小的力量和付出,要知道「我們原是神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 2:10 )

 

何俊雄
出版行政總監及職場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