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中分不清日出日落,日落日出。既是日出,又是日落,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這也是人生,世世代代,前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網上經常流傳著昔日之絕代芳華,國色天香,曾經儀表不凡的演藝巨星雞皮鶴髪的近照,到風光不再的賢達翹楚和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政壇中人近況,及至陸續離世的消息,不勝唏噓。年來友儕間也不時傳來噩耗,驚覺人生苦短,來去匆匆。
回顧曾經走過的大半生道路,雖說是區區數十寒暑,然而的確是苦樂參半。絕對不能否認曾經吃過苦頭,經歴過一些苦日子,但事實上卻偏偏是生活在歴史上最幸福,精神物質享受最豐富的一個世代。正在年華老去的我們這一代,出生於第二次大戰後40-50-60年代的嬰兒潮,也適逢其會的成長在香港這一個自由自在,生機勃勃,經濟蒸蒸日上的彈丸之地。在50-60-70年間度過童年青葱歲月,60-70-80完成學業,曾經硑手砥足的在70-80-90年間鬥求存,成家立業;在摸索中邁進90年代,到千禧年間站穩腳步,2010前後累積了足夠讓自己過好日子的智慧,然後昂首闊步的踏入2020。
回顧這七十個年頭,經過了兩個世紀,也跨越了千禧年。在早年貧瘠物質匱乏下掙扎求存,然後接二連三的受到泛濫的物質科技資訊衝擊,也說不出禍福誰孰。記憶中早年郵局昂貴的電報服務到今天幾乎完全免費的視像通訊;也享受過錄音帶和有「完美音色」的黑膠唱片,從CD音樂光碟到現在彈指之間的音樂串流;從在戲院看黑白無聲電影到租借影帶影碟到今天安坐家中享受YouTube 和Netflix video on demand 的無盡選擇;還有麗的呼聲的黑白廣播電視到今日彩色高清4K立體電視。昔日望眼欲穿的魚雁往還到今天同步的電郵WhatsApp收發。還記得早年大學時要用punch card 配用有限的電腦時段,也使用過16K floppy disc,到今天一張照片己經是數MB和電腦記憶體動輒就是以Gigabyte作單位的日子,驚覺科技一日千里。而回望工業革命後的這一代已經跨過能源電腦資訊革命而正在發生中的已經是人工智能革命。當年的手板眼見工夫已經在無聲無息間被專業技術取締。不只是傳統工種正在消失,銷售經紀行業的營運模式也在轉營,就算醫生律師的部份工作也正在慢慢被取締,年輕的一代要生活得舒適體面就要另闢蹊徑。當年的交通工具大部份是單車和極速不到70mph的汽車,快不得但安全,而今天的車款千變萬化,從傳統汽油油渣到電池車hybrid,越來越廉宜大馬力,功能越來越花巧,選擇又多又繁,不需要也得要,不得已要換車時就彷彿跌進五里迷霧中,伸手不見五指。小時候穿的是漿熨的校服,一件恤衫西褲已經是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戰衣,而今時今日的休閑服是又鬆又闊的免漿熨T-shirt中腳褲。衣櫃中明明已經塞滿了林林種種的名牌衣飾,還口口聲聲無衣可穿來配合新買的手袋手錶。
母親常常提及祖母切菜時拋來的一段菜梗便足夠當時牙牙學語的自己耍弄半天。還記得小時候無意中在母親的抽屜中找到幾隻橡根彈射的紙飛機,捧著這些無價寶便樂了幾天,彷彿擁有全世界。那時口袋中沒幾個零用錢,買不起的玩具便自己動手造,從無到有,創意無限。一隻舊線轆,幾個涼衣夾,汽水蓋加繩和橡根圈,牙簽雪條棍都是發揮想像力的材料。
工展會場內的一份只有一片火腿半隻香蕉已經是孩子才有資格享用的「營養餐」,以今天的物質標準來看,當然不屑一顧;也記得當時吃到父親收工帶回家殘羮的幸福感竟然和今天吃米芝蓮食肆竟然不可同日而語。小時候既平又賤的野生黃花魚今天已成有價無市的盤中珍饈,年青人無緣得嚐,也不得不把日新月異基因改造的人工化食品驚為天人。老店正在消失,後繼無人,新的「快靚正」把傳統智慧工藝埋葬入文化遺產的墳墓。世界好像越來越進步,我們接觸的物質資訊也越來越多,可是越來越真偽不辨,也避無可避。
昔日活動範圍都是在本土,幼稚園旅行是到九龍塘的四角花園,沙田已經不得了,坐郵輪到英美要花上個多月時間,搭飛機外遊是人生大事,出國留學彷彿就是生離死別。今天外遊者早出晚歸,電話通訊咫尺天涯,一機在手,彈指之間,國際貿易通訊,無遠弗屆,一蹴而就。醫學進步,我們這一代獲益不淺,拜小兒麻痹症、白喉、破傷風、霍亂疫苗,抗生素,治療結核、血壓、糖尿、心臟病藥物所賜,人均壽命得以增壽幾十年。可是科技進步使昔日龐大的地緣萎縮成了今日的地球村,於是我們也要面對迅速傳遍世界的傳染病和各種主義,於是沙士、豬型流感、新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病毒,以雷霆萬鈞之勢席捲全球,禍及全世界的恐怖襲擊繼9/11後此起彼落,永無寧日,人們仍然不明不白的死於非命。地緣政治,經濟制裁,超限戰,以小勝大的新戰術,新武器,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我們這一代如今也許被稱為 “xennials”,但是我們曾經過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有人形容我們是擁有雙重記憶的世代,既曾在艱苦歲月中浸淫過,慢慢積累從環境人際關係中成長的經驗,也體會到今天年青一代的要面對沒有foreplay的即食文化和人與人之間簡單直接的相處,甚至是在扭曲糢糊的價值觀念中無所適從。
陳慧忠醫生
(陳慧忠醫生是一位畫畫老師,從畫作看感恩,看我們的份,看上主創造的心意,蒙允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