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香港的失業率似乎穩定下來,但在較早前一些經濟專家告訴我們,因各行業的生意仍在倒退,尤其是出口業務面對巨大壓力,所以年底前或會再現裁員潮。在面對裁員的威脅時,很多人都會問:「究竟有哪些行業或職位是有裁員免疫力呢?」坊間有些書籍或刊物,更就這話題大做文章,甚至教人如何避免被裁。
專業資格並不足夠
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商界中的專業人士可能有最高的裁員免疫力,他們都極具競爭力,特別是那些從事金融或商業服務的專業人士,全都是職場的寵兒。可是,如今職場的競爭力卻要改寫了,市場仍然需要專業,但只有專業已不足夠,工作者還需要「就業力」(employability)。
什麼是employability?「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OECD)曾在一些研究中定義它為 “capacity to be employed as a prerequisite for employment stability; among other things can be secured through lifelong learning”。根據這個定義,職業的穩定性(employment stability)是因為從業者具備就業力,而不僅是專業資格。長期研究就業力的英國學者Harvey Lee表示,除了工作基本專業技能的要求,僱主亦需要僱員擁有互動和個人素質。而互動素質是指溝通力、團隊精神和人際技巧。1因此在新工作時代,就業力的核心應包括態度、個人特質、職涯管理與自我行銷力。2
就業力需終身學習
在研究如何讓年青一代獲得這種職場就業力時,OECD提出高等學府要提供結合三種能力的教育:(1)就業市場最需要的特定專業技能;(2)能夠使畢業生適應多變工作環境的廣泛跨科際訓練;以及(3)僱主極之期望僱員擁有的社交技巧。3雖然筆者不大同意大學教育是由職場需要來主導,然而,這些既是服務社會所必需具備的技能,學生理應在大學期間學習掌握。況且以上三項技能中的第二及三項,實在是很多職場中人所缺乏的,莫說剛踏足社會的畢業生。職場中所需要的能力並非只此三項。另一方面,正如OECD對就業力的定義,這種能力並非一次過學會,就可一勞永逸,而是要透過終身學習來獲得和穩固的。
不要單看外在機會
在經濟蓬勃、就業市場好景時,選擇職業機會自然很多,因此很多人都會不甘留守本位,所謂人望高處,憑著專業資格或優異的業績,不錯,你可以跟著機會走,或根據它來判斷自己要往哪裡去。當外在機會比比皆是的時候,你的資格和業績就是賣點,那麼你便會很容易忽略發展自己內在的強項,而這些內在強項,往往就是在經濟不景時令你的職業穩定的工作韌力,這正是你最需要的就業力。
逆境中的恩賜
就業力的本質是持續實現自我的能力,而非只是擁有一份工作,又或者只做好某份工作(或某個專業)的能力。不一定所有人都有令人羨慕的專業資格,又或者在工作上有卓越的成就,但每個人都應該有(或可以發展)良好的工作態度、正直的品格、自我完善及管理,以及良好的工作人際關係,問題是我們可能會忽略這些內在生命的素質在職場的重要性,沒有好好的栽培,慢慢地遺忘了。對於信徒來說,我們的生命因著聖靈的內住,聖靈所結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都是使我們持續發展和發揮核心就業力的重要素質,而這些正是上帝給我們的恩賜,為要幫助我們在職場的逆境中仍站立得住,能忠心地事奉祂。
註:
1: Harvey Lee,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pp7-8
2: “挖掘能力的黃金組合”《商業周刊》1083期
3: Marino Regini :“Higher education and labour markets: looking for solutions to contrasting needs”, a paper presented at OECD/Fra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igher Education to 2030” Workshop on “Labour market changes and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aris, 8-9 December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