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為何滄桑?
- 滄桑源於全球化,職位大挪移,先是製造業(紡織廠),然後是服務業(客服中心),現在就連專業也被遷移或被取代(會計、法律、翻譯)。
- 滄桑源於貨幣泛濫,資本市場過度膨脹,導致股票樓房等資產價格不斷飊升,升幅遠超薪金增幅,以致無產一族與有產階級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 滄桑源於大國崛起,強鄰出現,大學生感受到與內地精英競爭就業機會,在語言和人脈上被比下去。
植根滄桑?這三點都是持續的、結構的、趨勢的,像植了根一樣,成為職場的新常態。
滄桑職場的召命?
耶利米書29:5-7:「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致減少。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巴比倫是職場?對,一個滄桑的職場。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人,根據聖經記載,是猶太社會的精英,包括官員、知識分子、技術工人,他們對巴比倫帝國有價值,要繼續貢獻所長,只是換了服務對象,換了機構老闆。為甚麼滄桑?詩篇137說,猶太人坐在巴比倫河邊,想起耶路撒冷就哭了,把琴掛在柳樹上,不想唱歌。耶路撒冷啊,若我忘記你,情願右手忘記技巧。很滄桑。上帝向這滄桑職場中的子民傳達甚麼召命?答案有點出人意表,居然是「蓋造房屋、栽種田園」,還要「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為甚麼?
蓋造房屋、栽種田園,即是專注經濟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碰巴比倫的政治,那就馬照跑、舞照跳、酒照喝、買賣照做,繼續繁榮安定,五十年不變。上帝藉耶利米向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人說的信息是否這樣?不是。
建造、栽種、生兒育女、繁衍後代,是為了甚麼?耶利米書29章10節有答案:「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在巴比倫栽種建造、繁衍教育,是為了準備回歸,在上帝指定的時候回到耶路撒冷,重新建造神的城神的殿。巴比倫歲月,是休養生息,重整旗鼓的日子,是過渡的、休整的人生階段,為了承擔更大的、更艱辛的召命。
建造栽種、繁衍教育之外,還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這是上帝給阿伯拉罕的召命:「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2)上帝的子民蒙召,不是單為自己的平安福祉,而是為了讓周圍的人得以認識上帝而蒙福。這召命是以生活作見證,在萬國注視下,活出上帝的聖言,遵守上帝的聖約。巴比倫歲月,是在流離顛沛中見證上帝的歲月,是在失去聖城保護、失去聖殿禮儀後,沒有政治勢力撐腰,沒有經濟資源支持,沒有人多勢眾的社會基礎,單憑禱告耶和華得平安的日子,是完全倚靠上帝的日子。
建造栽種、繁衍教育,是否全面融入巴比倫文化?不是,耶利米書的信息很清楚,要堅持對上帝的忠誠和盼望,每天禱告耶和華,在異鄉持守上帝子民的獨特身分。猶太人因爲聽信先知的吩咐,在巴比倫建立會堂,以會堂代替聖殿,以祈禱代替獻祭,繼續宣講聖經,繼續守安息日,並且以會堂為中心,建立起猶太社區內的免費教育制度,以學校傳承希伯來語言文化及摩西五經,又提供經濟互助及福利救濟,照顧老弱病殘、孤兒寡婦。這套會堂制度後來遍地開花,凡有猶太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會堂,令猶太信仰打破地域及禮儀界限,生命力更強、傳播更廣泛。巴比倫歲月,是信仰生活轉化更新、打破舊日界限的日子。
如何休養生息整裝待發?如何為城祈禱持守見證?如何打破界限轉化更新?這三個巴比倫職場召命,如何在今日香港付諸實踐?
- 休息裝備——先休息,後裝備。減少忙碌事奉,才能騰出時間,好好裝備自己。過去裝備自己是找一個學術機構,多讀一個學位,多考一張專業文憑。今天是互聯網年代,裝備是要懂得使用網絡獲取最有用的知識,尋覓志同道合的同伙,發掘跨地域跨行業的資源,服務跨界別跨文化的用戶。簡言之,要建立網絡力量。不是躲在網上二次元虛幻世界,逃避社會現實,而是利用網絡世界廣泛即時連繫的特性,打造新的實力。
- 祈禱見證——猶太人在巴比倫堅持每日三次向著耶路撒冷方向祈禱,是冒著生命危險為上帝作見證,是沉靜而頑固地向巴比倫的偶像崇拜、權力崇拜、物質崇拜說不,活出抗衡主流文化的見證。猶太社區堅持實踐共享經濟(免費借貸)、鄰舍互助(救濟孤寡)、自辦教育(抗拒洗腦),連同堅持傳統(守安息日、行割禮、拒不潔飲食),令猶太民族不被世俗帝國同化,歷二千五百年的漂泊逼害仍能保存獨特的民族身分、信念和核心價值。這一切,都源於巴比倫時期建立的獨特生活方式。今天,共享經濟、鄰舍互助、教育傳承,連同信仰傳統,都是我們在滄桑職場要努力實踐的抗衡文化與信仰見證。
- 轉化更新——猶太人長期生活在聖城,習慣在聖殿敬拜,離開了耶路撒冷,去到遙遠陌生的巴比倫,最大的困難就是看不見上帝的榮光,聽不到上帝藉君王、先知、祭司宣講的說話,心靈被困。上帝於是藉先知以西結開啟猶太人的心眼,讓猶太人看見一幅靈界的圖畫,就是上帝的靈離開耶路撒冷,陪同被擄子民去到巴比倫,將來要和回歸的聖民重返耶路撒冷,這個異像令猶太人明白,上帝的靈不受地域和政權限制,不在宏偉壯麗的建築物內,上帝的話語可以準確地送達漂泊滄桑的遺民,這異象就是轉化更新的動力,有了這異象,猶太人才懂得用會堂代替聖殿,用禱告代替獻祭。今天,我們迫切需要異象,需要看見聖靈的足跡,覺察聖靈的活動。轉化更新,不是心理輔導,不是社會工程,而是屬靈轉化(spiritual transformation),是建基聖言和聖禮的、個人及社群的靈性復興運動。回歸聖言聖禮,重拾默想禱告,我們才能聽見聖靈的聲音,因為那是溫柔細微的聲音。今天,靈風已飊起,靈風在吹拂,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風動的痕跡,就能追隨聖靈的足印,活出上帝在這時代這地方給我們的神聖召命。
本文是劉進圖弟兄在HKPES「2017年度職場論壇──活出變遷中的召命」(12月2日)的分享。
劉進圖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三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