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oring
職場見證

生命師傅

一說到生命師傅,我就想到「生命影響生命」。

在過去數年,曾經協助不同組織籌辦生命師傅計劃,在過程中,我們要為學員找師傅,更要為師傳找學員。此外,更要設計整個計劃的方向和活動細節,亦要預備隨時解答師傅和學員所提出的問題。

師傅基本上要做些甚麼?我的建議是:

  •  向學員分享自己的事業和生命經歷,協助學員擴大視野,並在學員的個人及事業成長上,提供適當的建議;
  •  協助學員釐訂目標及志向,同時辨識其中的困難和問題;
  • 把焦點放在聆聽和認識學員,發掘學員的潛質,擴展其所長。

然而,我卻發現,單靠上述的建議,真是十分「基本」,生命師傅和他們的學員往往只能建立「生命師傅計劃」的「工作關係」,計劃完成,關係亦隨之結束。這不但可惜,而且無論對師傅抑或是學員來說,都有種勞而無功的感覺。也許,我們應該回歸到「生命師傅」的基礎,也就是「生命」本身。

生命師傅的本質

我的社會工作背景主要來自文字傳媒和公共關係兩個行業,也完成了神學訓練。在接受某大學的邀請,作數名畢業班同學的生命師傅時,心中第一個反應是我有甚麼東西可以「教」他們,又有甚麼信仰經歷可以與他們分享。我在生命師傅計劃開始時,已把自己的角色定為「老師」和「牧師」。對我而言,這兩個角色並無難度,而且是我所樂意的。

計劃開始不久,我邀請那幾位學員出外午膳,希望在輕鬆的環境和氣氛下,彼此認識。果然,食物是可以令大家舒暢,並且易於閒話家常,交交朋友。在往後的數次聚會,我們都在這種氣氛中渡過。

對大部份畢業班的同學來說,「搵嘢做」是他們眼前第一任務,而加入大學的生命師傅計劃,目的就是希望生命師傅對他們即將開展的職涯生命有「實際」的幫助。在我所接觸的同學中,大都不介意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學習情況,而且會主動詢問應當如何「搵工」和「揀工」。由於我早把自己定位為「老師」和「牧師」,他們的主動更令我十分投入自己所定下的角色。不久,我發覺自己已由「老師」和「牧師」,轉升為同學們的職涯「顧問」。

為期一年左右的「生命師傅」計劃在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同學們在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後,就各有所忙,大家就沒有再見面了,我原想做個「生命師傅」,後來只是做個「搵工顧問」。

現在回想,問題不在同學,不在計劃,而在自己。

指向信仰價值的「自己友」

在工作多年後,我漸漸對成為年輕一代的生命師傅頗有負擔,盼望可以透過這個身份,幫助他們順利進入職場,一展自己的抱負。更重要的是,有機會向他們分享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為基督作見證。在我擔任某大學的生命師傅計劃期間,我發現與我有差不多想法的在職信徒也有不少,問題是,一年多之後,發現自己原希望做「生命師傅」,結果做了「搵工顧問」的,也大不乏人。

經過再三的思量,我認為問題出在自己的定位。

正如我在本文開始所指,生命師傅的首要任務是:「向學員分享自己的事業和生命經歷,協助學員擴大視野,並在學員的個人及事業成長上,提供適當的建議。」而焦點在於「聆聽和認識學員,發掘學員的潛質,擴展其所長。」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有很多東西可以「教」學員,可以「幫」學員,以致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扮演了老師的角色,一段時間後,我們甚至變成了學員的顧問。然而,我們並未成為他們的生命師傅。

要作為學員的生命師傅,我建議應首先把自己看為「指向信仰價值的『自己友』」。意思是把自己和學員看為同路人,大家都是為尋覓前路而努力的一份子,彼此不分高低;不同的,只是各人的背景和人生際遇。生命師傅帶著好奇和尊重去認識每名學員,從他們身上,了解新一代的情況和想法;另一方面,生命師傅誠懇地向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和經驗,以及自己的限制。在這過程中,師傅和學員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彼此的生命有相互的影響。

從另一方面再想,一個牧者,若只是向會友教導教條,講解聖經,但會友除了知道牧者神學了得,釋經高深之外,卻不認識牧者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甚至對牧者的生活形態一無所知。對會友來說,牧師可能是「神學老師」、「聖經學者」,但並不是對他們生命有影響的牧者,更談不上「生命影響生命」。

然而,不要因「老師」、「學者」的表面名詞而看不見討論的重點,這就是生命影響生命。不少學生會告訴我們,一個老師的真實生命,是如何提升他們的學習態度,以致更新他們的價值觀念。反過來說,只傳授知識和技術的老師,很難會令學生對所學的感到興趣,往往令學生在考試過後,就把所學的束之高閣。

回到生命師傅這個題目,我的反省是重點在於先看重「生命影響生命」,然後才考慮自己在哪方面能作學員的師傅。若以此來看,我的工作經驗並非最重要,我如何去分享我的生命如何被上帝陶造,才是重點。

黃讚雄(HKPES項目經理)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三.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