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coon
召命觀

返工再沒有返工的感覺(上)

數年前有套港產電影名叫《半醉人間》,戲中有個到酒吧買醉的顧客有段對白,常常引起很多打工仔女的共鳴,對白是這樣的:「……個人裡面好似空盪盪咁,返工,返到好似冇咗鍾意份工嘅感覺;每個月畀家用,淨係知道畀錢,冇咗孝順嘅感覺……」也許,我們可以再把這種狀況擴展:返教會冇返教會嘅感覺、聽道冇聽道嘅感覺、信耶穌冇信耶穌嘅感覺,有時,真的有點怕會不會有一天,上天堂會冇咗上天堂嘅感覺。

「冇咗感覺」,似乎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個共通點,無怪乎這段對白常常引起觀眾的共鳴。對基督徒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基督徒在佈道會中,大聲向未信者作見證說:「我很快樂,因我知道人生方向,又知道主愛我!」的時候,我們有多少真的時常有這種感覺?佈道會過後,我們和未信者一樣,為生活,為工作,為無奈,我們茫然。也許,我們對「冇感覺」已經冇感覺。

傳道書很強調人可以享受在工作中所得的,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的工作只為收錢,而收錢只為應付生活,結果,享受只是滿足肉體的代名詞。於是我們在人生和工作都「冇咗感覺」。

對於如何應付「冇咗感覺」,有些人就把自己化作「軀殼人」,意即只有身體,沒有心靈,對「冇咗感覺」冇感覺,一切行為只為滿足肉體的存在;有些人就選擇要活出真我,率性而行;然而,對基督徒來說,「冇咗感覺」可以被理解為我們已偏離了上主的創造。

在電影I, Robot 中,機械人Sonny雖然被棄,不被接納,但它相信它的被造是有目的、有任務的(calling),它也相信為了這目的和任務,它的身體結構(being),包括與其他機械人不同的合金外殼,亦為此而設計。Sonny常常有一個夢,它覺得夢中的情境是要發生的,眼前的事物與這夢並不符合,亦不令它滿足。最後,「它」終於成為了「他」,一個新群體由他開始。我想,這就是創造,而當我們的本體生存的方式離開了創造的原意時,我們便和Sonny一樣,覺得一種難言的不滿足,於是便開始去尋問,去思想。

在以弗所書1章10節中,保羅有段與此相似的話:「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原來,我們所有人都是Sonny,我們每個人都是上主的工作,使我們的本體(being)各自不同,也使我們有不同的任務(calling),而這些任務是上主預備叫我們行的。

(下期再續)

作者:楊錫鏘、黃讚雄

本文原載於《時代論壇》2012年2月8日,第1276期,並蒙允許刊載於HKPES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