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靈性

不是你死 便是我亡 ─ 讀《撒母耳記》看職場世情

無論是電影或電視劇,內容若有描述宮廷內權力鬥爭的,通常有一定市場。可能因為這些內容觸及普遍的人性,故能引起共鳴。人性醜惡的一面不單在歷史中展現,今日的職場亦如是。今期的主題文章透過《撒母耳記》剖析職場裡人際關係,藉著當中政治陰謀、人性私慾與權力角力等問題,揭示人際關係的矛盾。

《撒母耳記上十八章》有一段描寫宮廷內掃羅、大衛及米甲三人權力鬥爭的故事:當時大衛年少有成,受人歡迎和愛戴,俗語所謂:「很快上位!」(5-7節)。掃羅感到他的權威及既得利益受到威脅(8節),妒忌油然而生,以致他終日被妒忌心引發的負面情緒所困擾:充滿怒氣(8節)、心緒不寧、胡言亂語(10節)、惶恐懼怕(12、15、29節)。

負面情緒不單影響自己,也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和敵意。起初,掃羅還算欣賞大衛的能力(2、5節),兩人的感情也不錯,但隨著大衛的成功和受歡迎,掃羅漸漸對他充滿仇恨(9、22節),甚至將埋藏在心中的恨意轉化為行動──誓要踢走大衛(12-13節),後來更千方百計地要殺死他(11、17、21、25節)。掃羅為求達到自私的政治目的,竟然先後把兩名親生女兒(米拉和米甲),當作政治交易的工具(17、21、25節),許配給大衛。

我們嘗試細心觀察《撒上十八章》,作者用了一種很特別的寫作手法來描繪兩個主角(掃羅和大衛)不同的性格和氣質。作者筆下的掃羅是一個很透明的人,讀者可從掃羅跟別人的對話及行為,瞭解他的性格。作者更重覆地以一個全知的觀點去描述掃羅,例如:「心裏說:……」(11、17、21節)來敘述他內心的心思意念、情感和心理變化,讓掃羅充滿惡念、怨恨、嫉妒的內心世界赤祼祼地呈現在廣大的讀者面前。

相對於掃羅,作者似乎刻意營造大衛那種絕不透明的性格,讀者所認識的,就只是群眾眼裡見到的大衛,十分表面,很難猜度他心中所思所想和某些行為的動機,例如:掃羅曾經想親手殺死大衛,而且付諸行動時,聖經只簡單記載「大衛躲避他兩次」(11節),卻沒有描述大衛當時的心情、感受和想法。

聖經明明描寫「大衛做事無不精明」(14節),照道理他不會不洞悉掃羅借刀殺人的陰謀,但從經文看來他好像完全落入掃羅的圈套裡,沒有交待他知不知情。當我們怪責掃羅為了策劃一段政治婚姻而虛構一段唐煌的謊話的時候(17、22節),大衛卻回答:「我是誰,我是甚麼出身,我父家在以色列中是何等的家,豈敢作王的女婿呢?」(18、23節)。大衛的回答真使我們測不透內裡有幾分是真心、幾分是假話!

至於米甲,讀者卻較為知道她的內心世界──她愛大衛(20、28節),而掃羅也知道。聖經記述了當米甲知道掃羅要來他們家裡追殺大衛的時候,她甘願冒着跟父親關係缺裂的危險而營救大衛,甚至在掃羅面前講了一個謊話《撒上十九11-17》,由此我們可以肯定她真的很愛大衛。那麼,大衛是否愛米甲呢?對掃羅所安排的這段帶有政治目的,甚至日後成為借刀殺人藉口的婚姻,大衛又如何看待?聖經只描述:「大衛就歡喜作王的女婿……為要作王的女婿。」《撒上十八26-27》

到《撒下六16-23》,當大衛將耶和華的約櫃運到城裡,向耶和華獻祭和跳舞時,米甲再次出現,她從窗戶見到大衛跳舞,「心裏就輕視他。」(16節)米甲為甚麼輕視大衛呢?是由於大衛當眾跳舞的行為有失體統,抑或惱怒大衛只顧與群眾歡樂慶祝而冷落嬌妻?或者其他原因,我們不曉得。不過讀者明確知道本來深愛大衛的米甲,現在變成輕視他。

之後,《撒下六20-22》記載了米甲和大衛之間一段近似吵架的對話。米甲冷嘲熱諷,嘲笑這位「以色列王」是無恥之徒,有失其尊貴榮耀的身份。大衛亦還以顏色,一方面強調他是耶和華所揀選,立為以色列的君王;另一方面又強調耶和華已經「廢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意味著包括米甲)」。對話中完全表露夫婦間那種互相鄙視、怨恨、緊張的關係……一段政治婚姻亦同時劃上句號。

聖經最後補充一句米甲個人的命運和結局《撒下六23》,她「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也許這就是兩夫婦婚姻關係破裂之後自然的結果,不一定是上帝的懲罰。假如這推測合理,可憐的米甲就是在政治婚姻底下的最大受害者,令人同情、憐憫。

三位主角掃羅、大衛及米甲,你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可能你也曾在職場中遇到她或他,這個聖經故事描繪了一幅人生裡面很常見的景象。今天的職場同樣是充滿競爭和較量,在嫉妒的氛圍底下,工作者往往需要付上沉重的代價,個人方面可能被負面的情緒所困擾,不能釋懷,影響工作和生活的心情,失去了喜樂和平安,嚴重的還會付諸行動,傷害別人。

在一個以成功導向的職場世界裡,各人努力在群眾面前建立一個受歡迎及成功的形象,刻意隱藏真正的自我。另一方面,礙於種種的利益、或者關係背後微妙的張力,人與人之間很難坦誠相處,即或未至於笑裡藏刀,也只能維持很表面、甚或有點兒虛飾的交往。追逐權力和名利,使人與人之間失去信任,同事間雖日夕相對,卻沒有真正的友情,甚至在利益的前題之下,有些人視別人的存在比不上自己的存在更重要,將別人當作滿足私慾的手段或工具,彼此利用、互相猜忌、玩弄政治,誰都有機會淪為政治陰謀的受害者!

職場信徒如何突圍而出,不受制於職場的文化,也不陷於世俗名利的角逐?下期主題文章將會繼續跟大家進入大衛的曠野經歷,反思我們職場靈性之旅。

趙崇明(香港神學院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