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香港人的工作時間非常長,五年前的每週平均工時已達48.3小時,到了今天,我們每週平均工時之長,已達世界第二。打工一族的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如許冠傑“鬼馬雙聲”的歌詞所形容:「為兩餐物都肯制」?還是像成龍所唱:「追尋大意義」?不管你工作觀如何,你與我總是逃不了工作的「魔掌」,正如教宗約望保祿二世說:「事實上工作是人類存在的一個基本層面。」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認真地尋找或思想它的意義呢?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全書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提供了一個歷史概述:從古希臘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中世紀的亞他那修、文藝復興的先導者,到近代的馬克思與弗諾依德,讓我們認識先賢古哲眼中的工作是甚麼;繼而從宗教改革時期的馬丁路德、加爾文,以及當代天主教領袖對基督徒的工作、恩賜、召命、人生、工作的社會意義、公義的社會架構等層面作出深入淺出的討論,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清晰的工作定義。
第二部分集中討論基督徒如何在工作、生活與召命中作出回應:如何尋找自己的召命?怎樣認識自己?如何投放神所賜予的生命資源?怎樣界定生命中的優次?當中有甚麼困難與誘惑?最後作者帶領我們從管理學的發展歷史與工作設計演變中的成敗作思考,認識今天的管理階層的重要性並不是壓榨下屬或巴結上司,而是為員工提供一個讓他們可以實踐自己召命的場所。
此書的內容非常豐富,筆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獲益良多。馬丁路德與加爾文的工作觀提醒我們:『不論你的工作在社會階級中如何低微,上帝都能透過工作,讓我們參與祂對人類持之以恆的供應。「召命」就是回應上帝,透過完成自己在社會崗位的責任去愛你的鄰舍,因此我們工作的動機應是為他人服務,並不是為自己的靈性賺取益處。』這對於活在資本主義、金錢掛帥的社會,每天勞碌工作,並且努力尋找工作意義的基督徒「打工仔」來說,實在是從上帝而來的提醒!
由於工作就是上帝的呼召,不論我們在選擇受薪的工作或參與義務工作(召命包含很多層面,如: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社會公民的責任、教會裏的事奉等),都必須以負責任的態度去面對。當中要詳細考慮:個人的能力與恩賜、成長的特殊經驗、心理素質、對某類服務群體的負擔、行業的特性、營運環境及社會責任、甚至法律制度和行業保障等等。在選擇的過程中要時常反覆審視自己,是否基於工作(不論受薪與否)所帶來的物質利益?名譽?地位?甚或滿足自己「凌駕別人、超越人群的成功感」而從事某些工作?還是真誠地回應上帝放在自己心裡的負擔?
當許多人今天仍然活在「工作就是生命的全部」的日子時,你是否同樣地在工作或股票市場中,不知不覺地「賺得全世界」?還是願意為上帝的國度而「有所作為」?
周潔眉(HKPES 項目主任)
書名:The Fabric of This World – Inquiries into calling, career choice,and the design of human work
作者:Lee Hardy
出版: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