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倫理

平衡是美

「均衡生活」是當年(70年代?)牧者、導師們最苦口婆心的講題,為抗衡香港人工作至上的拼搏文化。但隨著香港經濟急速的發展,加上香港教會人數有規模的增長,「均衡生活」已經很久不再是熱門話題了。是不是被稱為中產的香港教會已經富裕到可以過著夢寐的「均衡生活」?還是「均衡生活」已經成為基督徒最遙不可達的夢寐?

香港大學與Community Business在2006年完成一個香港人「生活與工作平衡概況」的問卷調查,研究結果十分「老生常談」,筆者嘗試帶上「基督徒的有色眼鏡」去分析這份報告,反而有些頗有趣的聯想可以一談。
結果一:香港人的工時很長,平均是55.2個小時。最長的是金融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工時,平均是59.6和59.5個小時;而超過90%的工作者是沒有「超時補水」的。最短是在政府工作的工時,平均是47.2個小時。

以5天工作計算,最長工時的工作者,每天要上班12個小時,除去2個小時上下班、8個小時睡覺、1個小時早晚個人衛生和食飯時間,每天只剩下1個小時。若虔誠的基督徒以1小時讀經、祈禱,那麼所有其他活動,如教會、家庭、進修、運動、社交…等生活就只好放在周末進行了。基督徒與其他人的生活沒有分別,唯一是多了一個選擇,要作取捨:參與教會的活動多,其他的活動就要減少;參與其他的活動多,教會的活動就要減少。

「均衡生活」不再是個講題,因為無得講。工時長是全球化的結果,不是教會可以一力改變的現實。至於教會生活與其他生活的均衡也講不出口。牧者總不能不鼓勵信眾參與崇拜、團契(或小組)和事奉(包括開會)吧,但又不可以說家庭、進修、健康、社交…等不重要;那只好不講、少講。

結果二:沒有補水,為甚麼還加班呢?81.9%的回答是「有太多工作要做」。猜一猜,弟兄姊妹(包括牧師、傳道人)逗留在教會很多時間的原因是…?我相信81.9%的回答也是「有太多工作要做」。對教會而言,教會要增長,有很多工作要做;教會擴張後、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而弟兄姊妹的參與就是教會的人力資源,也是教會擴張的最重要元素,要弟兄姊妹過「均衡生活」,怎講得出口?

真的需要「均衡生活」嗎?

結果三:1分是非常不快樂,5分是非常快樂,工作快樂嗎?平均分是2.97,這中間數即是「無話快樂唔快樂!」當然,調查指出:工時越長,工作就越不快樂;越多加班,工作就越不快樂;越做得夜,工作就越不快樂。調查又指出:越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工作平衡,就工作得越快樂;越滿意自己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就工作得越快樂;工作得越快樂,就越不會想轉工。

基督徒該沒有很大的差異吧?基督徒想工作得快樂一點,就得要生活與工作平衡。但記得年少時,有牧者教導:基督徒要喜樂,不是要快樂;喜樂是屬靈的,快樂是屬肉體的。那麼,基督徒「要常常喜樂」,除了要有美好的靈性外,還得要生活與工作平衡嗎?似乎不需要。保羅的喜樂肯定不是來自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他肯定是個工作狂。我們的主耶穌出來傳道前的生活不知道,但傳道的那三年,祂的生活與工作肯定是不平衡的,連「屋企都唔番」。

若工作就是生活,「均衡生活」就是如何安排好工作的優次。若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份,那麼工作要佔生活幾大、幾小部份,生活才算均衡呢?

真的,「均衡生活」是無得講的。我們很多時以在平衡木上的走動去類比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可是我們忽略了無論在甚麼地方,或站、或坐、或行、或跑,或飛、或游,人都自覺地、不自覺地調整自己的重心,以保持平衡。不同形態的平衡,有不同的重心。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都不一樣,一個人不同階段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都不一樣。「均衡生活」是沒有一套人人合用的模式,重要是我們有沒有自覺地調整自己的重心。

主耶穌那三年的傳道生涯的重心是要準備被掛在木頭上,完成天父對世人的救贖計劃,所以,衪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是1:99。亦因此,牧者們不再講「均衡生活」,但他們講「重心」。

1 請參考『香港2006年度生活與工作平衡概況 – 研究結果摘要』www.communitybusiness.org.hk/documents/WLB%20full%20report.pdf

林志輝弟兄
香港樹仁大學助理教授
禮賢會香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