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意義」強迫症
在基督教教會內,「意義」很重要,做人要講「意義」,所以做什麼都要找出當中的「意義」:讀書要講「意義」、消閒要講「意義」、社關要講「意義」、病痛要講「意義」、家庭要講「意義」、死亡要講「意義」、工作要講「意義」。傳道人就是人生大小事情「意義」的生產商。筆者曾經牧會十多年,已被「意義」(不是聖靈)充滿人生,隨時隨地處於standby mode,無論「生老病死」或「婚姻家庭工作」等都可以口沫橫飛地大談「意義」一番。
後來,筆者辭去教會傳道一職,幫助家人經營處於草根地區的甜品老店,每一天都重重複複及機械化地工作,下班後就拖著超疲累的軀殼回家,筆者常常自問,這種工作生活究竟有什麼「意義」?可惜愈問就愈痛苦。事實是我們都不滿於刻板及勞碌的職場現實,所以我們渴望要為工作加添「信仰及屬靈的意義」,例如工作見證及傳福音等……(下刪一千字)。久而久之,我們患上了一種「意義生產強迫症」,因為有了「意義」,才能讓我們能對上帝、對自己及對他人表達我們的工作是如何充滿意義及祝福。如果我們不能對自身的工作意義作出既有程式的論述,我們就會陷入極度的失落中,無法自處。
「離晒地」的教導牧養
雖然近年來香港教會對職場牧養投放了不少資源,大部份聚會及講座的內容都離不開甚麼生命見證、上帝召命及福音使者等幾道板斧。筆者不是否定這些正面牧養信息的重要性,但在現實中,大部份信徒在工作環境中首要的任務是辦好手頭上的工作及賺取金錢維持家庭生活開支。可惜的是我們在教會職場牧養信息中很少提及賺錢的職場意義,就算有都是輕輕帶過或再三提醒「貪財是萬惡之根」等重點。事關在教會內要從「屬靈」的角度來看工作,召命、見證及福音是整個論述的主旋律,始終在教會中講錢的重要性,實在太世俗了吧!
除此之外,一般教會辦的職場講座,來來去去都是邀請一些成功上位的基督徒CEO及行業內傑出人士來分享心得體會,講講成功前的挫折,不過最後都是靠主再創高峰。這條程式真是爛到不能再爛,宗旨都是要配合上文提及的主旋律。試問一般教會講台下面的會眾有多少位是CEO或老闆或傑出人士?其實這些成功分享,與我們這些平平凡凡,每天為兩餐拼搏的小信徒究竟有什麼相干?有朋友笑稱這就是教牧同工們在「消費」職場牧養,搞一兩個講座,坐滿人,聽者開心,牧者們也交到差,表面是雙贏,內裡實質是什麼,誰在意呢?
從真實及生活為起點的職場牧養
傳道書的作者是很重視生活及日常經驗,他很愛觀察身邊不同人的不同故事及遭遇,他沒有講一些離地的偉大道理,反之他愈細心觀看世界,他就愈覺得自己看不透上帝的手是如何工作,也不明白人生勞勞碌碌有什麼價值,他很坦誠地指出人生是充滿荒謬的事情。他對人生的困境沒有明確的無敵答案,但最少他是真實地接觸及體會人生及這個世界。正如筆者在工作中遇上很多每天捱十多小時工作的草根階層,他們不懂得說什麼意義與召命,他們會向你說工作就是要為兩餐一宿及下一代著想,他們勤勤奮奮地每天工作,這不就是神聖麼?如果職場牧養能反璞歸真,以生活為起點,牧者能細心觀察及聆聽,在一般信徒間協助搭建分享平台,相信會對信徒帶來更大的益處。
麥子強(過氣傳道.甜品店打雜.長跑愛好者)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十二.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