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由經濟是真實還是謊言?一位自由市場發燒友的疑惑……
友人兒子George在美國著名學府唸經濟,崇尚自由放任市場經濟思想。適逢本年初,華爾街日報跟傳統基金發佈2010年全球最自由經濟指數,香港連續16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George一向對香港之自由放任市場經濟模式趨之若鶩,便計劃來港作實地考察,問我可否為他安排會見不同階層人士。我答應了他,作了以下安排。
與George第一位會面為香港政府之財金官員Lawrence。Lawrence回答George之提問:「香港為甚麼能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時,他以一言蔽之,就是香港長久奉行所謂「小政府、大市場」之經濟政策。在香港營商,不論中外人士,皆可享受低稅率、基本上零關稅、零增值稅;香港也不設外匯管制,資金、人才、資訊、貨物、服務、技術基本上自由進出;政府亦較廉潔、高效,公共財政穩健,公共開支控制在國民生產總值20%以內;加上,香港為全球少數地區沒有設立公平競爭法,除外籍家傭外,到目前為止,尚未為最低工資立法,勞工亦沒有集體談判權;以上種種條件,塑造香港成為極具競爭力、非常合適營商之環境。Lawrence之介紹,似乎印證George對香港一直以來之觀感。
第二位與George會面是James。James為美藉人士,為某對沖基金經理。他在George面前大讚香港為在亞洲設立資產管理基地之首選,因為沒有外匯管制,資金可以自由進出;尤有甚者,政府對市場資訊發放沒有太大管制,容易造就外資投資銀行,透過他們發放分析報告,大奏「魔笛追魂」,製造股票市場波動,包括像他們所管理之基金在內一眾對沖基金時常從中獲利甚豐,所以James 視香港為經營基金、從事證券、資產買賣之天堂。對此,George深表認同。
第三位與George會面為Danny。Danny為資深物業投資者,年輕時曾為律師,為客戶物業買賣提供法律服務,目睹物業市場蓬勃,並認同信報曹仁超所言,香港實為「搵錢(炒賣)容易、搵食(實業、做工)艱難」之地;當他努力賺了第一桶金後,便毅然放棄律師工作,全職投入物業投資事業,現時已坐擁數十不同物業,如商鋪、住宅、寫字樓及工廈單位等,市值以億計。當George問他手持那麼多物業有否考慮市場風險時,Danny向他道出香港經濟與房產之關鍵所在,乃政府透過控制土地供應、人為地製造高地價,而與土地有關之稅收,實為政府重要收入來源,以彌補低稅率、窄稅基所帶來之財政收入不足。同時,Danny深信政府應已汲取1998-2003時推行八萬五政策失敗之教訓,會繼續嚴控土地供應,善土地價而沽。加上有些發展商如「乜叔」「物太」「某官」,時常透過自購自己推出市場之樓盤單位,人為造市,製造所謂天價,爭相推高樓價。所以Danny相信在港物業價格應該是升多跌少。與Danny會面後,George心裏感到不是味兒,香港房產市場人為地製造供求失衡、價格失衡,有形之手隨處可見,最自由經濟之名,名不符實。
接着,我安排George與Teddy會面,Teddy為本地屈指可數之大型綜合企業之高管。他所屬集團在港涉及業務甚廣,包括房產、能源、港口、電訊、傳媒、旅遊、投資以至零售、超市……等。 Teddy很自豪地說,香港市民每花數元,便有1元惠及他所屬之集團。集團除了享有超級利潤之房產業務外,能源、港口、電訊、超市等均為壟斷或寡頭行業,保証利潤不菲。George語帶驚訝地問,為甚麼香港不設立公平競爭法時,Teddy頓時大笑起來說,政府絕對不願、不敢、亦不能與像他老闆般富豪為敵,只要他們威脅政府撤資他投,政府如何確保香港繼續繁榮安定?George又問,像Teddy所屬集團實力雄厚,老闆富可敵國,有否投資或從事一些高科技、高創意之項目?Teddy再次大笑起來,一語道破我們港人所熟悉之「high-tech揩嘢、low-tech撈嘢」金科玉律。與Teddy會面後,George感慨謂,原來所謂「小政府、大市場」,實則為「小政府、大財團」,繁榮安定背後,似是確保既有利益集團五十年不變為依歸。
之後,我還安排了George跟另外幾位典型的香港小市民見面,他們訴說了不同的故事,編幅所限,留待下回分解。
本文未完,待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