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職人Bloggers 鄧有信 Kenneth Tang 職場與世界趨勢

6.《物格意誠──經濟篇》

Enrich

前幾期介紹了一些關於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兩位得獎人,羅密和羅德侯斯他們分別在創新科技和氣候變化與經濟學卓越的研究。今篇和下篇會介紹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泰勒(Richard H. Thaler),他是以「行為經濟學」(Behavioural Economics)的研究和貢獻獲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他以經濟為依據的發現和理論上之洞見,有助創造並且快速發展行為經濟學領域,這對許多經濟研究和政策層面帶來深遠影響。」

泰勒現年74歲,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畢業於羅切施特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被美國媒體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曾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亦曾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重要經濟顧問。

傳統的西方經濟學都是建立在人的經濟行為是「完全理性」的假設基礎上,一般都認為人能計算並會為自己作出追求最大利益。但80年代後,這種傳統經濟學說陷入嚴重挑戰和樽頸位,無法解釋現代人的各種急速變化的經濟生活狀態。因此泰勒在30多年前和一些經濟學家便開始對「完全理性」提出質疑,他們嘗試將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經濟學研究中,將「非理性的經濟主體」作為研究的對象,從而開此大力發展對微觀經濟主義非理性規律進行研究,「行為經濟學」由此誕生。

雖然如此,在泰勒的學術生涯中,長年被視為學術叛徒,他的早期理論被多家期刊退稿,甚至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其後也公開說:「我們先前對他沒有多少期望。」當他取得聲譽卓著的芝加哥大學教職時,也引起當時芝大的經濟學教授之不滿,其中也包括芝大另一位諾貝爾得主米勒(Merton Howard Miller)。

事實上泰勒個人的性格也獨樹一格,可算是頑皮一族,他也承認自己懶惰並且不擅數學,對哲學議題缺乏耐性,這也可能是為何他不太熱衷於傳統經濟學中完全理性及冗長數學的推演和研究。他的強處就是敏銳的觀察力,很快能洞悉複雜事情背後的相互關係,與及人性表現的差異性。他曾說過「當傳統智慧犯錯,推翻它的第一步就是睜大眼看周圍的世界」。

1980年,泰勒發表第一篇行為經濟學論文,標題是「消費者選擇的實證推論」,卻遭多間大型期刊退稿,後來才獲一份名為《經濟行為暨組織期刊》的新刊物採用,但如今這篇論文是他經常引用的論文。泰勒也在那時開始寫下一系列論文和書本,清楚介紹和講述真實人類與理性經濟人的差異,其中多篇躋身經典,成為當代社會科學的重要基礎。他曾被學界視為離經叛道,直到如今成為殿堂級人物,泰勒在過去30年間經歷經濟學界的排斥,但他面對各方質疑卻不改初衷,始終能不懼權威,如今修成正果,被尊稱為行為經濟學之父,實在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和正向思維的故事。

鄧有信

HKPES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