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香港近來正面對經濟不景氣,不少公司及店舖倒閉,部分公司則用裁員的方法去減輕營運成本。被裁的人面對經濟問題,有些人即使保住了舊有的職業,也可能要面對減薪或部份時間停職留薪的情況。至於營商的朋友,亦慨嘆營商環境變差及業務收益下跌,不少人已經蝕本離場,前路一片暗淡。忽然間,社會上彌漫著一股負面的情緒。
既然我們都逃不過逆境,就不如換個角度,看看逆境教導我們甚麼,又如何陪伴我們成長。還記得我們都是嬰孩的時候,總是欠缺忍耐力,稍為有一點肚餓,便會大吵大鬧,叫大人可以滿足我們的食慾。然而我們成長了,慢慢學習忍耐,上課的時候總不可以偷偷拿零食出來吃,漸漸地,我們學習到自己原來是可以延遲去滿足食慾。當我們長大成人,可能更懂得控制自己的食慾,為了完成漫長的工作,可能會忘記吃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可以廢寢忘餐。原來我們成熟了,便會有更強的忍耐力,逆境成為我們的老師,鍛鍊著我們,也成為我們的朋友,陪伴我們成長。
在這場經濟衝擊之下,不少人考慮自己是否需要轉型,又或者轉變對工作的心態,開啟職業生涯的另一頁。 無論是轉工還是轉型,也許我們要捨棄一些東西,例如我由全職社工轉型為自由工作者,工作生活是比以前更自由,但代價就是收入不穩定。在疫情期間,學校停課及公司盡量在家工作,結果我的訓練課程全部取消,有幾個月真的是零收入。
要轉變及離開自己的安舒區其實不容易,我想起了這個故事:
有一位師父問他的徒弟:「假如你正在燒一壺開水,中途才發現不夠柴枝,你該怎麼辦啊?」
有徒弟說:「我會趕快去找些柴枝回來!」
另一位徒弟說:「我可以去鄰家借一些柴枝來用!」
又有一位徒弟說:「我可以趕快去買些柴枝回來啊!」
師父問道:「為甚麼沒有人想到倒掉壺裏面部分水呢?」
師父繼續說:「人生總有未如人意的事情,有時候願意捨棄,才可以有所得着,尋尋覓覓,解決的方法可能是近在咫尺!」
創世記37章講述約瑟的故事,約瑟原本是一位得寵的少爺,因為哥哥的嫉恨,合謀把他賣給以實瑪利人為奴,後在再被賣給波提乏。約瑟喪失了以往的榮華及寵愛,他要倒掉壺裏面部分水,不再以少爺的心態去成為奴僕。失去次要的,但約瑟仍保留重要的,那就是他對耶和華的敬畏,因此讓他勝過了波提乏妻子的引誘,耶和華與約瑟同在,亦成就了他後來的精彩人生故事。
在《楊醫職場靈思:從創造到召命的信仰對話》書裡,楊錫鏘牧師提到:「召命,不只關乎神呼召我們做一些事情,又或者從事某些職業崗位⋯⋯其實,召命關乎我們整個生命,涵蓋生活上所有層面,包括我們與神的關係、人生際遇、福與禍、家庭、職業工作、健康、壽命、財富、前途、疾病、苦難,我們整個人的生命都被神呼召,我們亦是以整個生命來回應神的召命。」
如果你的人生是那壺水,而你也負擔不起增加柴枝的代價,與其擁有一壺半暖不沸的水,不如嘗試倒掉壺裏面部分的水。捨棄之後,你會發現保留下來的,才是你有能力把那些水煮沸的分量,也是你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以往的高薪厚職,可能會帶來你的自尊感,失去了高薪厚職,無法再像以前一樣高消費,也沒有了以往的職銜,是否就失去自尊感呢?人生中甚麼是重要的?甚麼是次要的?有甚麼在你的壺裏?又有甚麼可以倒掉呢?
蔣慧瑜
HKPES 董事 /作家/心理學訓練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