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倫理

這樣賺錢是否有問題?

參加了職場倫理研討小組1已經有一年,分別與從事地產界、保險業和金融界等的弟兄姊妹探討了一些職場上的倫理問題。很多問題都非常實在和具體,我們也得承認,有些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答案的。我們只希望透過小組的研討,能夠幫助組員具體地面對職場上的倫理問題。我嘗試從這幾個聚會的眾多問題,總結成一個很基本的問題「這樣賺錢是否有問題」,然後作一些反思的分享。

香港在過去短短的數十年,迅速轉化為一個知識型社會。而香港的基督徒中,不少正參與在追求高效率、高科技和專業知識的行業中。從前當製衣工人的基督徒不會問「我生產成衣是否有倫理問題?」但今天從事保險業的基督徒會問「我這樣推銷產品是否有倫理問題?」從前的基督徒只要遵照教會的教導和指引,循規蹈矩便可。今天的基督徒會問「教會的教導和指引是否適時?」今天的基督徒比以前更會問問題,更會思考問題。那麼,在職場倫理的探討當中便不宜直接地給予答案,而是與他們一同思考問題,在互動的過程中,一同深入的認識問題。

我們首先要認定,「這樣賺錢是否有問題?」這個問題的焦點並不在於「賺錢」,而是在於「這樣」。「這樣」所指的是做事方式,說具體一點就是達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既然目的是賺錢,那麼能達到這目的的做事方式便是最匹配的「這樣」。問題卻並非如此簡單,因為做事方式並不單純產生一個結果「賺錢」,它可以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影響。問題是這些影響會否引發倫理問題。

人類的行為是複雜的。在過去幾次的小組研討聚會中,我們努力地嘗試把「這樣」在特定的範圍具體化,把問題淨化。然而,無論問題是如何的單一,答案總涉及很多方面。在討論中我們察覺到,縱使弟兄姊妹能夠為問題找到合宜的解決辦法,卻少了一些神學反思。

神學反思要求在基督信仰的基礎上對倫理問題進行辯證式思考。以職場的倫理問題為例,辯證式思考要求我們不為問題設定一個絕對標準,以此凌駕其他考慮因素;我們把職場處境的因素,跟神學的思考對話,互相琢磨、修正,從而發掘兼顧神學和處境的倫理回應。

因為倫理問題的複雜性,它可能需要使用神學的所有資源。就以「這樣賺錢是否有問題?」為例,在神學反思上首先要處理的是「價值觀」的問題。在法王聖路易所制作的金盾上刻著「金錢是王,金錢是至高統治者。」假如這是我們的價值觀,那麼討論「這樣」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無論「這樣」會產生什麼後果,都不能與金錢相比。這正是馬太福音六章24節所說的,我們已經把瑪門(不義之財)當作我們的主,凌駕一切其他價值了。儘管這看似顯淺的道理,十分清楚的原則,對很多基督徒而言,仍是很大的試探,更有不少基督徒因此而跌倒。為此之故,我們有必要從神學角度再深入點思考「這樣賺錢」的倫理問題。

假如金錢不是最高價值,那麼賺錢就必然不是基督徒的最終追求。反過來,它應該成為達成「最終追求」的途徑。從這個觀點看,「這樣」和「賺錢」便具有同樣的本質,其不同處只是「先後次序」和「一因一果」。那麼,假如「這樣」作為「因」不能產生「賺錢」的果,或產生了與「最終追求」相矛盾的「果」的時候,我們便必須否定「這樣」了。

下一步是對「矛盾」的思考。當然,在聖經中已經有很多訓誡和例子,幫助我們認識倫理問題的矛盾之所在。但是,更重要的是對這些訓誡和例子有正確的神學理解,也就是不要單從字面解釋,把它當作一成不變的律例。正如耶穌被批評不守安息日時,他的回應是「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耶穌所說的話不單充滿智慧,而且有非常豐富的神學。他從上帝創造的心意解釋安息日,強調人在上帝心中的重要和地位。這個例子揭示了在倫理問題的神學反思中兩個很重要的考慮,就是上帝的心意和祂所創造的人。在此我們不可能一一說明上帝的心意,我們也無法完全知道上帝的心意。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也是神學研究的目標。任何基督教倫理行為都必須以上帝的心意為先決條件,縱使上帝在創造中賦予人最高的地位和管治世界的尊貴任命,我們卻不能獨立於上帝之外而任意妄為。另一方面,上帝的心意是「為人」,包括義人和罪人,人的價值正是建立在上帝對世人的愛之上。「這樣賺錢」之成為倫理問題,其關鍵往往在於不尋求上帝的心意,而隨己意的把「賺錢」定為「最終追求」,或忘了每一個人,包括罪人,都是上帝所愛,而只愛自己。那麼,「這樣賺錢」就難免成為問題了。

1 HKPES於2007年與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合作,開始職場倫理研討小組,針對在金融及商業界別中經常遇到的倫理挑戰,期望透過定期的聚會,以真實個案進行討論,反思基督信仰的倫理思考,尋索榮神益人的基督徒工作態度。本文作者羅永光博士及西灣河生命堂主任林俊牧師為小組的核心成員。

羅永光博士(信義宗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