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素養

行動學習作為個人知識管理(PKM)的核心

一個在世俗潮流中分別為聖的基督徒,會以神的標準去衡量人生的成敗,他以神所賜的學歷、經驗、恩賜、熱心、人際網絡等作為投資的本錢,而他的回報是為神工作所成就的事情及結果。我們如何能做到呢?Jim Collins在“Good to Great”一書中的「刺蝟構思」(Hedgehog Concept)啟發了筆者:我們是為了提供有效的服務而努力工作,但開始之前,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熱衷(Passion)和恩賜(Gifts),他的概念正反映「生命是否『有效』比工作效率重要得多」的信念。

「遠象、使命、人生的價值及意義」的重要性,是我們在聽道、看書及聽講座時經常被教導的課題。不過,卻很少人指出我們如何把抽象的「生涯管理」(life management)透過具體的「個人管理行動計劃」(personal management action plan)實現出來,這些具體的行動計劃包括知識、角色、時間、健康及形象等各方面的管理。

另一方面,無論家庭、學校或社會都培育我們「知行合一」的操守,現實情況往往事與願違。然而,筆者相信改變這情況要從「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PKM)的第一步做起,認定吸取知識是為了實踐。聖經亦強調實踐神話語的重要《太七章24-27》、「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章17》,由此可見「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或簡稱AL)非常重要──是PKM的核心部分。

請參看附圖的中心,筆者把行動學習循環(AL Cycle)細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概念」、「實踐」、「經驗」和「反思」,不論我們是獨自學習,還是與別人一起學習,我們都應該逐個步驟去經歷:(1)在現實處境中應用某個概念;(2)得到了應用的經驗後,便記錄這些經驗的結果;(3)仔細反思這些經驗;(4)確定或修正原先的概念。在這過程中,電腦幫不上什麼忙,反而在學習中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可提升學習的果效。

若我們沒有逐一經歷這行動學習的四個步驟,學習循環便出現「短路」(short-circuited cycle),讓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一個習慣了邊做邊學卻缺乏反思的人,常常會被旁人批評為「他還未學到!」今天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正是忙於「實踐」和「經驗」,而忽略了「概念」和「反思」。若老師只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自己卻沒有先「實踐」、「經驗」,再加上「反思」的話,這種學習便是「短路」。當然老師不一定需要親身實踐及經驗所有他教導的事情,他亦可利用別人的實踐及經驗來作反思。

行動學習卻可從任何一個步驟開始,例如:若先吸取足夠的知識,才開始去做一條小船或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這便是從「概念」開始學習;若觀看教練的示範後便開始去游泳、划獨木舟或唱歌,這便是從「實踐」開始學習;若一次火警或意外引起某人對潛在危險的察覺,這便是從「經驗」開始學習;若透過研究一些失敗的營商例子而歸納到某些洞見,這便是從「反思」開始學習。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風格,行動學習卻能配合這些差異。事實上,我們在同一時間都各自經歷許多不同的學習循環。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的質比量重要,那才是「生命成功」(life success)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學習風格,例如:有些人善於閱讀和觀察,另一些人卻強於透過實踐來學習。不過,藉著從神而來的幫助,我們可勝過自己的限制,成為一個全面的學習者,這便最理想了。

朝著一個學習目標,學習者會在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循環甚或多個循環中累積智慧,這學習循環連繫起來就成為「學習螺旋」(Learning Spiral),學習能力不斷在過程中提升。因此,行動學習的效果是很具威力的,它包含學習的不同層面:既可回顧過去,又能展望將來;以提問為學習基礎;將理論實踐出來;使人增添智慧、緊守價值;覆蓋不同種類的知識;適用於各種學習風格;通用於不同的處境;個人及團隊都能使用;將客觀、講究理性的思考和主觀、著重情感的反應平衡起來;有「學習螺旋」的效應,能提升學習能力;為學習定下清晰的目標,使能持續下去,達致終生學習。

AL既是PKM的「運作SS」(SS是Sub-System子系統),它怎樣與PKM其他子系統連繫起來?見附圖,「輸入SS」和「儲存SS」為AL提供資訊;從AL產生出來的新知識被保存在「儲存SS」之內,留待將來使用;透過「溝通SS」,便能與他人產生互動,一起進行AL的過程;透過「輸出SS」,原先的AL能在不同的地方推動更多AL,這些不同的地方可以是家庭、學校、公司,甚至是整個社會,其實這些SS還有其他功用,日後將再詳細探討。

林錦華(資深商管講師顧問)
翻譯:孫桂蓮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八.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