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ersion, the Church and the Marketplace
邵高敦牧師(Rev. Dr. Gordon T. Smith)在厄瓜多爾長大,後於加拿大及菲律賓攻讀神學並牧會,並在著名耶穌會大學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他現為reSource Leadership International會長,曾任加拿大維真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靈修神學副教授,本身也是宣道會的牧師。他專門研究宗教經驗神學,著有Beginning Well、The Voice of Jesus、Courage and Calling(《呼召與勇氣》)、Listening to God in Times of Choice(《聽主微聲、明主旨意》)等。他的個人網站及網誌設在www.gordontsmith.com。
我們期望教會能成為個人並社會轉化的地方和群體,使人經歷成長、愛和喜樂,並帶著天國的特質參與世界和職場。我們希望人不單只相信基督,更要成為成熟的基督徒,積極地為教會和社會帶來和平、公義和智慧。
以上所述的怎樣才能發生呢?教會怎樣才可成為孕育這種轉化的場所呢?
我們通常會以靈命培育和門徒訓練去回應。我們常常思考哪一種方法或進路,才能幫助「初信者成為成熟的門徒」。不過,我們是否更應關注起初的歸信(conversion)經歷?我們是否尚未充分認識到這經歷在基督徒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位置?
固然,我們認為人必須歸主。可是,我們往往把作門徒與歸信分別出來──我們常說:先作基督徒,然後作門徒。但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反省何謂歸信──認識它在使人作門徒的過程中乃不可或缺,是構成基督徒生活的必要部分,也實在是基督徒成長的基礎,因為歸信啟動了我們生命成長的進程,使我們得以認識上帝轉化生命的恩典。
但當我們開始這樣思考時,就遇到一個難題。普世的福音派教會都深陷於一種承繼自奮興運動(revivalism)的語言,去理解歸信的本質。但這種語言似乎是幫倒忙。
奮興主義乃源自十九世紀北美教會的神學與宗教運動,理所當然地它強調人需要並且怎樣才能歸主。然而,這樣奮興運動的語言:
※ 假設歸信是一樁簡單、在某一時刻發生的事──可能只要唸一遍所謂的「認罪祈禱」,就可「得救」了;
※ 基本上是要引領你離開世界,它的焦點是在來生(你得救就可以上天堂,而目前你就要殷勤參與教會);
※ 所描述的歸信過程是高度個人主義的,人是個別地獨自經歷「救贖」;
※ 只聚焦在人的心靈,或加上意志(「我們需要做一個決定」),往往不甚注重思想的更新以及在世界的參與;
※ 認為洗禮是次要的,為歸信以後的跟進,至多用以證明人的歸信。
但這種理解是否合乎聖經?能否讓歸信發展出自己個人以及社會的更新?事實告訴我們,這是失敗的。這樣的理解非但不合乎聖經,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一個爛攤子──我們要面對如何使初信者成為門徒這個典型的問題。
倘若我們要重拾聖經對歸信的理解,以致歸向基督的經驗能夠成為人深入參與世界的基礎,那麼,這會意味著些甚麼呢?
一、歸信同時是一個開始和基礎。它是我們信仰生命以及作門徒過程的開始,也是我們生命得以建立的基礎──我們成為基督徒,以致我們可以在基督裡成熟。
二、歸信是一個複雜的經驗,它並非發生在某時某刻的事情,而是一連串涉及心靈、思想和意志的事件。由於它既全面又徹底,它通常需要好些時間。這樣的理解,叫我們不要混淆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以及我們對祂的工作的回應。上帝大可選擇在某個時刻接納我們作祂的兒女。但是,我們感覺到上帝的慈愛和呼召,然後全心全意地回應這個呼召去跟隨基督,是一個緩慢兼且審慎的過程。我們不該把上帝的拯救工作,跟這個過程混淆起來。
三、歸信是在群體中發生的。不錯,歸信的核心是個人在內心接受上帝的呼召,並藉相信、悔改和順服作回應。但是,我們不能在教會以外得到信仰。在信仰群體中,我們聽聞福音的宣講,見到福音活現在我們眼前,也得著鼓勵和幫助,好讓我們能欣然接受福音的挑戰。
四、洗禮在信主過程中極其重要。為著對抗羅馬天主教及其它的歷史傳統,福音派教會往往堅持洗禮並非歸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該是在歸主以後進行的。不過,我們可否既確定洗禮不能「拯救」我們,但又確認洗禮是我們進入基督信仰不可或缺的經驗呢?
五、歸信是人同主耶穌基督的個人相遇。成為基督徒,就是與基督相遇,回應祂的呼召,並作祂的門徒。歸信不是與某種思想、某個原理、甚至某套「屬靈定律」相遇,它是因著與復活的基督相遇而發生的!除了上帝子民的崇拜以外,再沒有其它地方更可能與基督相遇。崇拜當然就是傳福音,這非因我們在崇拜中佈道,而是由於基督就在我們中間,我們與祂相遇,也邀請其他人一同遇見祂。
六、新約對歸信的理解假設了信耶穌乃聖靈工作的果子。我們不是要追求最好方法去領人歸主。相反,我們都不過是參與在聖靈監督的過程,其中有人栽植,有人澆灌,有人收割。但最終,真正領人歸主的只有聖靈自己。
七、基督徒因著信主得到聖靈膏抹,得以「在世而不屬世」。他們的熱忱和召命,就是能把自己在世的工作,做到「像是給主做的」。奮興運動使教會淪為非常自我中心,視教會數字上的增長為成功的象徵。可是,聖經對歸信的觀點卻認為教會的影響力並非取決於她人數的多寡,而在乎每個星期一早上,她的會友能否在世界做到與眾不同!歸信基督,使我們在世界中能活出那蒙召的生命。教會事奉並不比所謂的「世俗」工作更為優越。教會的工作正是要裝備門徒,使他們能夠完全入世,因為我們蒙召原是為此。
這樣反思歸信的本質,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教會的真義,我們何以從事傳福音的工作,並作為基督徒,大家怎樣可以彼此鼓勵,以致我們能欣然接受上帝在自己生命裡的呼召。
邵高敦牧師(Rev. Dr. Gordon T. Smith)
譯:盧家輝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