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報導提及網民將一隊受到高度關注的12男子組合,分成「上弦」及「下弦」,成為一時熱話。記者訪問被標籤為「下弦」的男團成員,其中一位表示已經接受,也不會與隊中人氣高企的「上弦」比較; 另一位則表示自己會努力地創出另一種風格,期望也能闖出名堂。
在教會、機構的職場中,同樣會出現「上下弦論」的情況,有些同工深受會友歡迎,獲邀到不同聚會分享,分享場次多得應接不暇;也有同工會受到上司力捧,大大小小的事也要交托給他才會放心;更有被上一代指定為接班人的同工。這些都可以稱為「上弦同工」,而其他同工則自動成為了「下弦」,自己也心中有數。
在娛樂圈、俗世職場中有此論調,可說是理所當然。然而在教會、機構的職場中出現這種分類,難免令人感到不太自在。新約聖經中,耶穌曾經帶領三位門徒登山,一同經歷見證耶穌變像的事跡,而未有上山的門徒,更要面對敵人的進擊。
被視為「下弦同工」,當然不會太好受,比較容易面對這情況的方法,是要清楚共事同工各有不同,大家的恩賜、才幹會在不同的場景中發揮。也許有同工會努力地去成為「上弦」,努力博取更多人的認同及上司的讚賞。曾幾何時,我也曾努力成為「上弦」,在事奉中迷失,問為何不能與主耶穌一同登山之類的問題,那些日子固然不好受,也不見得自己能因此成為一個更好、更親近耶穌的門徒。
當然,身在其中的人總未必看得通,「下弦同工」需要進步的不是能力、技巧或知識,往往反而是在力竭方休時,更需要個人安靜禱告的空間,才會發現自己向來所爭取的,並非在回應上主的呼召。
張勁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