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醫聖經默想系列

天國與你的分

在2011年,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教授楊錫鏘牧師(楊醫)先後主領HKPES的經文默想小組四次聚會,在聚會中,小組成員均有美好的分享。《職報》會將有關分享整理後刋登,以享讀者。

日期︰2011年8月27日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五14-30

朗讀與默想 先安靜片刻,然後由楊醫朗讀經文兩次。 經文讀畢繼續安靜默想,組員可以寫下領受、感受和困惑的地方,在對話時間分享和提問。

25:14 天 國 又 好 比 一 個 人 要 往 外 國 去 、 就 叫 了 僕 人 來 、 把 他 的 家 業 交 給 他 們 .
25:15 按 著 各 人 的 才 幹 、 給 他 們 銀 子 . 一 個 給 了 五 千 、 一 個 給 了 二 千 、 一 個 給 了 一 千 . 就 往 外 國 去 了 。
25:16 那 領 五 千 的 、 隨 即 拿 去 做 買 賣 、 另 外 賺 了 五 千 。
25:17 那 領 二 千 的 、 也 照 樣 另 賺 了 二 千 。
25:18 但 那 領 一 千 的 、 去 掘 開 地 、 把 主 人 的 銀 子 埋 藏 了 。
25:19 過 了 許 久 、 那 些 僕 人 的 主 人 來 了 、 和 他 們 算 賬 。
25:20 那 領 五 千 銀 子 的 、 又 帶 著 那 另 外 的 五 千 來 、 說 、 主 阿 、 你 交 給 我 五 千 銀 子 、 請 看 、 我 又 賺 了 五 千 。
25:21 主 人 說 、 好 、 你 這 又 良 善 又 忠 心 的 僕 人 . 你 在 不 多 的 事 上 有 忠 心 、 我 要 把 許 多 事 派 你 管 理 . 可 以 進 來 享 受 你 主 人 的 快 樂 。
25:22 那 領 二 千 的 也 來 說 、 主 阿 、 你 交 給 我 二 千 銀 子 、 請 看 、 我 又 賺 了 二 千 。
25:23 主 人 說 、 好 、 你 這 又 良 善 又 忠 心 的 僕 人 . 你 在 不 多 的 事 上 有 忠 心 、 我 要 把 許 多 事 派 你 管 理 . 可 以 進 來 享 受 你 主 人 的 快 樂 。
25:24 那 領 一 千 的 、 也 來 說 、 主 阿 、 我 知 道 你 是 忍 心 的 人 、 沒 有 種 的 地 方 要 收 割 、 沒 有 散 的 地 方 要 聚 斂 .
25:25 我 就 害 怕 、 去 把 你 的 一 千 銀 子 埋 藏 在 地 裡 . 請 看 、 你 的 原 銀 子 在 這 裡 。
25:26 主 人 回 答 說 、 你 這 又 惡 又 懶 的 僕 人 、 你 既 知 道 我 沒 有 種 的 地 方 要 收 割 、 沒 有 散 的 地 方 要 聚 斂 .
25:27 就 當 把 我 的 銀 子 放 給 兌 換 銀 錢 的 人 、 到 我 來 的 時 候 、 可 以 連 本 帶 利 收 回 。
25:28 奪 過 他 這 一 千 來 、 給 那 有 一 萬 的 。
25:29 因 為 凡 有 的 、 還 要 加 給 他 、 叫 他 有 餘 . 沒 有 的 、 連 他 所 有 的 、 也 要 奪 過 來 。
25:30 把 這 無 用 的 僕 人 、 丟 在 外 面 黑 暗 裡 . 在 那 裡 必 要 哀 哭 切 齒 了 。

互動對話 組員們默想後的分享和提問,以及與楊醫的對話。

三個僕人的「好」與「惡」

分享:
領五千銀子的僕人「隨即」拿去做買賣,而主人對領五千跟二千銀子的僕人的稱讚同為「好」。這「好」令人聯想到創世記裡,神創造後表示的「神看著是好的」的「好」。這裡的「好」是甚麼意思?主人讚揚領五千和二千銀子的僕人為「又良善又忠心」,而領一千的僕人為「又惡又懶」。前兩者對主人的「忠心」是明白的,我們該如何理解「良善」呢?他們為何算是良善?

楊醫回應:
這正是這段經文的難處所在:三個僕人分別「好」在哪?「惡」在哪?參創世記,這裡的「良善」(「好」)是活出神創造的美意,我們做到神想我們做到的,這就是「好」。

分享:
主人對三個僕人給予同樣的信任,但是領一千銀子的僕人對主人卻有歪曲的認識(認為他是忍心的人,在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歛)──原來這個僕人並不認識主人。

楊醫回應:
他為甚麼會這樣看主人呢?我們會否有時候也這樣看神呢?主人對第一跟第二個僕人的稱讚(「良善」跟「忠心」),前者乃是對主人的看法,後者乃是對工作的態度,主人對第三個僕人的斥責(「惡」和「懶惰」)也是一樣。

主人的「好」和「惡」

分享:
主人給人厚此薄彼的感覺(「為甚麼我只有一千銀子?同事卻有五千和二千?」),加上沒有表明和要求僕人做多少/賺多少錢,領一千銀子的僕人可能是出於比較之心,憤而把錢埋在地裡,憤而不幹活。

楊醫回應:
「比較」是這段經文的關鍵詞,這情況也許職場上是俯拾皆是的,公司沒有提供足夠資源,令你萌生「不如不做算了」的想法。我們應該反省一下,這是否一個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呢?第三個僕人認為主人永遠是惡的,就永遠用惡的眼光去量度他的一言一行,最後導致自己甚麼都不做。

其實,第三個僕人有一些低風險的選擇的,例如:如主人所言,他可以存起銀子收取利息。可惜的是,他害怕得甚麼也沒有做,作繭自綁。

整件事的關鍵其實是你覺得神對「你」好不好,跟別人比較是沒有意義的。試探也源於此,從創世紀三章可見,魔鬼引誘夏娃也是基於此心理:讓夏娃懷疑神的「好」。直到今時今日,我們面對的試探跟夏娃也都一樣。

分享1:
領一千的僕人可能認為主人是按才幹去分銀子,因此覺得自卑。其實,主人的著眼點並不是在於賺到多還是少。

分享2:
我卻覺得按才幹去分銀子是一件安心的事,主人並沒有要求我做過於我能力所能作的。

楊醫回應:
經文中的「一千銀子」已經是極大的數目(大約相比現在的一千萬),「把家業交給他們」等同主人移民分身家,但是,主人並沒有要求他們三人一定要賺最多的錢,「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同理,神並沒有要求我們要做到比我們能夠做到的多。而我們也必須承認,不同人的才幹,的確有大小之別。

主人對三個僕人有甚麼要求呢?只是忠心。留意主人對領五千的跟二千銀子的僕人的讚賞,是完全一樣的。第三個僕人因為害怕,也可能自覺及不上別人,最終裹足不前。

分享:
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領一千銀子的僕人,把自己視作受害人。這個看法驅使他把銀子埋在地裡。

楊醫回應:
是的,這反映了僕人如何看自己、看別人。

分享:
信息本(The Message)的經文提到,領一千銀子的僕人害怕令主人失望(I’m afraid I might disappoint you),基於害怕,最後就甚麼也不做了。即使我們在職場上的決定,也會有害怕的時候,也需要計算過風險才踏上,再者,不管表面多大膽無畏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動輒害怕的內在小孩。

楊醫回應:
是的,這段經文並不是要教導我們勇敢和大膽起來。那麼,領一千銀子的僕人出了甚麼問題?保本本身並沒有問題。換了在早前香港的經濟環境,任何投資都有輸清光的可能。

神給每個人的性格和才幹都不同,每個人的做法,的確不一樣。而經文中的「才幹」,也就是我們討論傳道書的時候,常常提及的「份」,每個人的「份」,的確不一樣。讓我們繼續思考,為甚麼領一千銀子的僕人,甚麼都沒做?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如果在乎的不是回報多少,在乎的是甚麼?

屬天角度的「好」與「惡」

分享1:
這次默想最扎心的是「天國」兩字,這是一個關於天國的比喻(「天國又好比…」)。每個人就好像身體的不同部份,有不同的功能。領一千銀子的僕人沒有嘗試去做好、沒有盡忠做他的本份。

分享2:
經文並沒有交待領五千跟領二千銀子的僕人的心態,他們三者的分別是否在於有沒有行動呢?

楊醫回應:
這就是領一千銀子的僕人的「懶」(不行動)。我們不妨再細想一下,主人為甚麼指責他是行「惡」? 關鍵在哪裡?

分享1:
領一千銀子的僕人的著眼點在後果,思前想後結果會如何,加上他的自卑性格,他一開始就不相信會有好的回報,而把銀子埋在地下就是他的行動。其他行動在他的眼中是危險的。我面對工作時,也試過害怕、看不到出路。

分享2:
要是我是領一千銀子的僕人,我會比他更過份,一拍兩散(辭職不幹,把一千銀子交給領五千銀子的僕人,斷絕跟主人的關係)。這既是天國的比喻,主人(神)看重的是忠心,傳福音不一定有人信主吧,重要的是跟神的關係。

分享3:
這個「天國好比…」的比喻,表明了天國跟俗世有著兩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正如葡萄園僱工的比喻,在俗世價值觀裡也是不公平的。我們可能用了俗世的價值觀來看天國,著眼點不是「我」,而是「誰是我的主人」。之前有組員分享,安然接受神託付給自己的才幹,忠心去作,豈不更簡單、更舒服?

楊醫回應:
領一千銀子的僕人雖然沒有出動辭職的字眼,他真的是丟下工作不幹。領五千和二千銀子的僕人把銀子稱為交給「我的」錢(20, 22節),領一千的僕人卻把銀子稱為「你的」錢(25節)。由此看來,領五千的跟領二千的把銀子視為自己的,而領一千銀子的拒絕把銀子視作自己的──不是據為己有,而是領受託付(“own”)。

同理,神給我們的才幹(「份」),我們同樣可以拒絕領受,從不視之為自己的「份」。屬天角度的價值觀跟地上的不同,後者從自我出發。也許,我們該學習看屬天角度的「好」:安然地接納自己領受的才幹/「份」,不管「份」是大是小也好,承認並領受神給你的一「份」。讓我們學習不與別人比較,只管忠心地去作,結果並不重要,那麼,即使最後你把一千銀子蝕掉,只要你忠心,在屬天的國度,就是好的。

組員何守謙默想分享:

這是一段十分熟識的經文,但每次讀都有新的反省和領會,可能是因經文與現實生活產生對話的果效吧。

這回讀到 「主人把他的家業交給僕人……給他們銀子」 便聯想到創世記神在第六日造人「使他們治理這地,管理海裡的魚…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神又「賜福」給他們。

在罪惡進入世界之前,神已經設計了人類的工作,讓人類與祂一起管理這地,並賜福給他們,使他們有足夠能力,去完成祂所交託的。這是創造其中一個秩序:功能秩序。及後縱然罪惡進入世界,人類工作性質改變,也不能廢除工作的原意。

在現實世界,主人或上司時常在分配工作時沒有考慮到員工能力或才幹,但求方便,平均分配便算。又或把一些厭惡,難啃的工作交給自己不喜歡的下屬,又或卸膊,找個代罪羔羊。這都違背了神設計工作的原意。

僱員接受委託也常有兩種極端表現,把那五千或二千當為私有財產,隨己意去使用,忘記或不顧主人的原意。另一極端就是抗拒主人的托咐,像那領一千的,馬虎地處理便算。

身為天國子民,理應清楚神賜的才幹和所交託的「份」,或接受召命。但往往信徒沾染世界的價值觀,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甚至教會群體也標榜及比較個人的社會地位,成功個案,知名度。這段經文再次提醒我,欣然接受神賜的那份,然後忠心地活出祂的召命。

整理:吳潔儀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