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倫理

尋找海嘯中的救世主

雷曼迷你債券令一些市民畢生積蓄付諸流水,十分可惜。2003年「沙士」之後香港人說學會了不再金錢掛帥,希望大部份港人真是學會了。不過,這次金融海嘯影響之大,無論你有否參與金融投資都會受到牽連。弱勢美國失去其領導地位,金融市場群雄無首,權力和資源重新分配。過程仿似戰國風雲,「生靈塗炭」在所難免,全球都在尋找金融世界的救世主。

修理、看守,是造物主給予人類最原始和榮耀的職事之一(創世記二:15)。創造的獨特揭示人類需要群體幫扶(創世記二:18),「交換」機制應運而生。但要好好管理財經市場的「交易」制度,絕非易事。計劃經濟固然會扼殺創富動力,但自由市場也容易被利用作誘騙圖利,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

也沒有一個決定是完美的。擁有高尚品格的約瑟貴為宰相之後雖然不用處理金融風暴,但持續七年的經濟不景也並不簡單。他的訓練令他有能力預知饑荒的來臨,作出安排。他有豐厚的儲備卻沒有「派糖」;他有能力令主人致富,卻同時在加速貧富懸殊;他甚至要把自己的民族賣給法老才能避免整個民族的滅絕(創世記四十七:13-26)。用今日香港評價領袖的標準,他早已烏紗不保,還要鞠躬謝罪。我不是《聖經》學者,祇是從《創世記》的有關的記載和對約瑟品格的描述,我相信他當時的選擇不多,而這也很有可能是他履行「修理、看守」的職責時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海嘯之下的香港同樣要面對嚴峻的考驗,股市、樓市下跌,企業倒閉、裁員。奇怪的是在香港有人三餐不保,亦有人樂於在股市低迷的時候「掃平貨」。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發表年度報告顯示香港的堅尼系數已高達0.53。系數在0和1之間,警戒線為0.4,一般相信高過警戒線代表社會出現動盪的機會會增加。議事廳「創意」的舉動,可以成為市民行為的「啟發」,警號已經響起。

面對社會上對財富分配的不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回應方式。我沒有政治經濟的訓練,從個人的層面,我想起保羅的勸勉:「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great gain);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六:6-8)。又說:「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或作:體貼)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六:17-19)。「富足」不一定是腰纏萬貫,而是在於「知足」。保羅更建議我們追求的「富足」是:「甘心施捨,樂意供給」。

筆者雖然也在失業被裁之列,也有欠下債務,但這些經文同樣對我說話。我仍能與在教會裡有相同經歷的肢體同行,是奇妙的恩典。對整個社會而言,香港人對四川災民的承諾,更考驗我們這個城市生命的價值。

基督教從來都不是一個自求多福的宗教,在金融海嘯,人心虛怯,人人自危的環境中,再細想以上有關約瑟和保羅兩段經文,別有一番滋味。神「安置」你在此時此刻的香港,你會如何在你的崗位回應這個時代的需要呢?

第十號男生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十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