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ty Chair for you
生涯規劃

工作就是為了退休?

陳志耀
EDIT Workshop創辦人

近年在基督教界很流行的職場事奉, 讓我們思考如何重塑職場觀, 從自己的工作中發現生活的意義。即使你沒有信仰也好, 也可以以此作為自我探索的一個方向。

在香港, 大部份人談及工作的意義, 不少人可能會直接有同一種的回應: 「工作有甚麼意義? 就是賺更多錢來改善生活吧。」這似乎是人之常情, 我們也不難理解。擁有這種想法的朋友, 他們的目標大多是早日積累一大筆的財富, 然後無憂無慮地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 甚至環遊世界, 這就無憾了。但對於一些人來說, 卻是不至於此的, 工作的意義是在於個人成長和生涯規劃 (Personal Growth and Career Development) ,以達致自我實現。

我相信大部份讀者也和我一樣, 還沒有到達可以退休不工作的階段,我們總不能斷言這種渴望儘快退休的想法是對或是不對, 畢竟每個人對生活的看法都不一樣。但我們卻可以透過觀察其他人的生活模式來思考一下。你知道香港首富是誰嗎? 相信不用我說, 大家也知道吧?按年紀和資產來計算, 他一早便可以退休, 安享晚年。然而, 今時今日, 他還是繼續上班, 作適量的工作, 大家可有想過是甚麼原因呢?也許, 從我的另一位朋友的經歷中可以尋找到答案。我這位朋友只有四十歲左右, 但他已經賺取了足夠的生活費, 所以曾嘗試經歷退休的生活。他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發。

我稱這位朋友為F 吧, F 是一位成功的生意人, 他一直相信透過賺取足夠的金錢, 享受優質的生活, 便能為他帶來快樂。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 當時三十多歲的他, 因為他所辦的公司已經上了軌道, 所以他不用上班, 公司已能順暢地運作。於是, 他便展開了他的退休生活。他買下了一所三千多呎的獨立式洋房, 並將全間屋拆掉, 然後再重新建築,塑造了一個夢幻之家。

剛剛入伙的時候, F 確實渡過了一段十分快樂的日子, 他廣宴親朋回家參觀, 大家都對他的新居讚不絕口, 羨慕不已。可是, 時間久了,朋友們的熱情過後, 也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軌跡上, 為自己的工作而努力, 而這位朋友就只得獨自留在家裡, 和他的工人相對無言。逐漸地, 他感到越來越迷失, 每天醒來也不知做甚麼才好, 彷彿一下子完全失去了生存的價值。

這是一段百分百的真人真事, 讓我們清楚看到, 抱著及早退休, 享受生活這種想法的人, 如真的退休了, 卻可能會發現完全不用工作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寫意。

但擁有這種想法的人並沒有錯。事實上,一談到退休生活,許多人都不太了解應如何規劃,因我們很少接受關於退休的教導。因此,我們往往對退休抱著不少似是而非的觀念。其實退休要先好好規劃,但退休計劃往往多聚焦於「安享」(Enjoyment)之上。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展開生命的下半場。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最高生產力的時間是六十至九十歲。隨著社會變化至以知識型為主,現在社會已不再像從前般只仰賴提供勞力、時間和技巧的人。相反,隨著年紀增加,人生經驗也更豐富。生命成長了,配備了眾多的軟件。在人生下半場裡,就更能創出生命的高峰。

文章原載於「格思」iQuest.hk – Quest Institute 的網絡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群基督徒創辦,是香港政府認可的非牟利文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