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素養

我真的要告訴你「我不知道」嗎?

前言:筆者月前在一個國際會議上,聽到一位來自印尼的弟兄分享他的事奉和工作。他雖然只有中學的程度,但在事業上十分成功,現在是一個國際集團的副總裁,亦是印尼一間上市公司的主席。很多人都想知道他成功之道,但在回應時,他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分析自己所作的(更沒有分析上帝的作為),他總是說「我不知道」。筆者十分欣賞他的謙卑和坦白,與今天職場人士的態度迥然不同。

我不能告訴你「我不知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無論是行政人員或專業人士,倘缺乏或沒有足夠的個人資本(包括知識、資訊、才幹、經驗和人脈等),去滿足工作的職責和持份者的期望,那不僅大大影響所服務的企業的業務發展,亦限制了他們在企業階梯中的晉升,以及自己的專業形象或地位。因此很多人都不希望被人知道(或被誤解)自己在這方面有所不足,所以當面對客戶詢問、下屬請求指示,或上司問及對策時,“I don’t know”(我不知道)這一句說話,是很多人都極力避免說出口的。

於是,若他們真的不知道或不曉得時,很多時都不會直接承認,他們只會支吾以對、蒙混過去,尤甚者更將一個未經確認的答案或不成熟的意見提出。(縱使日後發覺有錯誤而要更正的話,總會找到藉口或下台階。)究其原因,全因為他們恐怕說了“I don’t know”後,便會被人視作不夠水平、不夠專業,甚至不夠自信心,以致失去客戶的信任、下屬的尊敬和上司的肯定;這些都是很多行政人員或專業人士認為不能承受的。

「我不知道」,請不要煩我
另一方面,卻有另一些人在職場中不單不怕說“I don’t know”,更常以此來回應人家的提問;他們大多是想對某些事情置身事外,或對某些人不想連上關係。有時一些明明知道或認識的事情,他們都會說不知道,因為他們的一句“I don’t know”,便可以表明「我無法幫助你(或「我不想合作」),請不要再來煩我」的姿態。這些人緊守住「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原則,也不介意人家視他們是「無料」、無能及無自信。所以這樣不合作的同事或下屬出現在工作間,實在對團隊的建立有很大的攔阻。

此外,有些不想面對責任或有所隱瞞的人,亦會以“I don’t know”來回應人家的查詢。聖經《創世記》記載當該隱殺了他的兄弟亞伯後,耶和華查問他亞伯在那裡時,他便是以“I don’t know”來回答,甚至聽來言之有理地說:「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4:9)。到了新約時代,當耶穌被捕後在大祭司那處受審時,使徒彼得被人認出及質詢,他也是用這句說話來否認和逃避(可14:68)。

當職場出現這些以“I don’t know”為藉口的人時,我們或許會批評他們不合作、不負責任,或沒有承擔。不過,今天在我們的社會瀰漫着矯枉過正的問責文化,以及那些要「人頭落地」的追究態度下,我們便會明白為甚麼“I don’t know”成為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的自保策略了。

我要告訴你「我不知道」
筆者當初出道時,亦曾被前輩提醒過,不能在客戶面前露出被視作不夠專業的弱點;因此當被問及有關專業的問題時,縱使不知道亦不可如實回覆,因為這樣才可以維持專業的權威、得到客戶信任和接納。不過後來當筆者明白會計專業人士要有truthfulness(真實、坦誠)這種核心價值時,才醒覺到能夠坦白和謙卑地接受自己有所不足,承認「我不知道」(但我會盡力找出答案),比硬要扮作樣樣都有答案的「權威人士」更為專業,因為這種不掩飾自己的不足、謙虛承認不知道的態度,更能引發探討和研究,提升自己專業知識水平。

作為信徒,我們應該比其他人更明白,在人生裡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不明白的,聖經多處提醒我們,上帝對人類和世界的意旨和奇妙的作為是我們無法測度的。使徒保羅曾用過植物成長的比喻來說明,植物得以生長固然有賴人的參與(栽種和澆灌),但最重要的是上帝令它成長(林前3:6-7)。

我們從中可以明白,在所有事情的發展中,我們或許可以知道人如何參與,甚至當中的細節亦可一清二楚,但上帝會否、如何、何時讓事情成就卻是我們不得而知的,故此「我不知道」不是不可知論者的態度,而是表示知道自己在事情中要作甚麼角色和如何去作,但卻謙卑地承認上帝有掌管事情如何發展的主權。

袁海柏(HKPES執行董事)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十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