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見證

我要北上

受訪者:現在北京工作的一位弟兄,下稱「阿力」

最近拜讀一位弟兄的文章1,論到今天教會的宣教策略仍未轉型,他繼而提出「帶職宣教」與「營商宣教」近年在宣教舞台再獲重視,並列舉各樣的好處,我是非常認同的。然而,我看有些討論意猶未及:第一,「帶職者通常藉著專業技能進入工場,在工作崗位上盡忠,又可透過生活見證,活出基督的樣式,把福音傳給別人。」傳統的教導,甚少談在工作上盡忠是甚麼,信仰跟工作怎樣接軌呢?這可能跟過去帶職宣教的行業通常是醫生、教師,他們在工作上盡忠就是服侍人。但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家對商業或企管的人才需求若渴,問題是在這類工作上盡忠,是為公司賺錢。這就牽涉第二點我想回應的,「傳統觀念認為營商是屬世的,差傳是屬靈的,兩者不能結合,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不容易改變。」實在深有同感!這正是我們不斷培育教會從聖經、從神學作反思的課題-工作本身也是事奉,而工作者的生命正是福音信息的見證。這觀念上的改變,將會挑戰差傳教育、宣教士裝備的模式。

當然,事工上從觀念到實踐作出改變,可能還要一段日子!但那呼召人的主卻已經急不及待。電話的另一端傳來:「喂!喂!喂!是,我是阿力……」的聲音,道明來意之後,我開始訪問身在北京的阿力弟兄:「你是自願還是被迫北上呀?」

不要升職,我要北上!
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電訊市場仍未有3G牌照,各電訊公司都整裝待發,等待牌照一批核,大家都想在市場上分杯羮。阿力2000年加入現職的電訊公司,主要銷售電訊設備及技術支援給電訊服務供應商,一直負責亞太區的業務,累積了不少工作經驗,他期待着新的發揮機會。

早於99年,阿力已開始投入教會的差傳事奉,探訪國內的學生,每年去到逗留數天,明年再去,又是另一批新面孔!如是者,年復一年,阿力感到只有數天的時間,談話的內容太膚淺,未能影響到他們的生命,卻未找到新的方向,顯然,弟兄服侍中國的心尚未滿足!

到了2006年,中國正式獲發3G牌照,公司也需增加人手往內地支援市場需要。就在這期間,阿力有一個晉升機會,他心裡感到掙扎,因為工作範圍仍留在香港,這不是他的期望。有一個晚上,他零晨醒來,就為此事切切禱告了兩個小時,他對中國的使命感清晰浮現,心裡頓感釋然,遂決定推辭了晉升,申請調職往國內工作,很快就獲公司安排往北京去。

北上不一定遇到試探
當阿力到埗時,他只有一位素未謀面的姊妹的電話,後來,這位姊妹介紹他到教會和參加團契,他投入得很順利,至今一直沒有離開。教會大多數弟兄姊妹來自香港,各有不同宗派背景,大家在主裡的相交使他的屬靈生命開拓新的視野和經驗,信仰生命也長進了,這是神給阿力的大禮!

他回想那段日子,朋友不多,當地的工作文化曾令他十分沮喪,他不禁疑惑:「為甚麼我會在這地方?」當他最感孤單的時候,神卻有適時的信息成為他的鼓勵!他歇一歇,心裡在數算日子,說:「其實我的適應期不足三個月,今天回想只有感恩!」我說:「常聽到北上信徒的分享,都要面對不道德的試探,如枱底交易、回佣、工作上的應酬等,阿力你如何應付的?」他的答案很爽快:「沒有!」他解釋可能因為公司文化和工作性質,真是得天獨厚!

工作崗位上盡忠
「那甚麼事情最令你感到困擾呢?」他即滔滔不絕地訴說工作上的難處:「國內同事的工作態度和手法,無專業操守和道德,對工作無責任感,遇到問題又不出聲,或找人幫,需要處理的事情又拖延不理……」這正正是香港人在國內仍然吃香的原因──專業操守和認真拼搏的工作態度。阿力總是按捺不住,推不動同事做,就自己動手做,忙碌不在話下。上司看在眼裡,也勸他不要幫同事做工作,因為這樣不會令他們改變;阿力漸漸明白要接受現實,學習放手,他要以身作則來感染他們,唯有求主賜他額外的耐性和愛心包容!

工作者的生命見證
他認真和力求卓越的工作態度,轉職不久,阿力就獲晉升。然而,這不是他最着緊的,他心裡一直籌算如何跟公司的同事分享信仰,他想過開始一個小組,卻沒有經驗。不久,神應允他的禱告,一位同事經過他的工作位,看見他桌子上的聖經,就問他是不是基督徒,他們攀談起來,原來公司有幾位基督徒最近開始了一個小組,逢星期五午飯時間聚會,這位姊妹邀請他參加,他實在求之不得。

過了一些日子,公司一位未信的女同事主動問他星期五有沒有小組聚會,她說好想參加,阿力好奇地聽聽她的原因,她說:「自己最近很煩躁,缺乏包容,感到需要有平和的心和寬廣的愛,相信可從你們的聚會中獲得。」一定是基督徒同事的生命吸引了她。

福音工作的時機
阿力加入小組後,發覺組員都是初信或慕道的,未掌握到讀聖經的方法,每到查經週會,氣氛非常沉悶!阿力開始幫忙帶領福音性查經,國內這方面的材料較缺乏,他經常從香港帶一些教材回去,成為這小組的幫助。組員以國內的信徒為主,他們對信仰熱切的追求,也成為阿力的激勵。

工作之餘,阿力透過一位姊妹的工作接觸了一群大學生,姊妹善於友誼佈道,阿力則負責栽培,他說:「我善於以一些生活化的題目作為主題,例如如何面對壓力、憂慮等,又舉許多自己生命經歷的例子,以攪笑的形式帶動小組氣氛,學生們都很受落。」在小組裡不斷有人信主,看見得救的人數增加,阿力事奉的心志感到份外滿足!

當你內心的喜悅跟世界的渴求相遇之處,就是召命之所在!2

1 楊其輝:〈創意宣教迎海嘯〉,《皇普天下去》,2009年4-6月號,第4頁
2 意譯自 “The vocation for you is the one in which your deep gladness and the world’s deepneed meet – something that not only makes you happy but that the world needs to have done.” Frederick Buechner, Religion and Ethics Newsweekly , 5/5/2006, episode no. 936。

採訪整理:倪曾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