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醫聖經默想系列

搵幾多食幾多整定?──物質秩序與職場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 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 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 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作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3:1-11)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稍微從聖經的創造觀中探討一下「命定」及「機會」的概念。俗語說:「揾幾多食幾多,是整定的。」意思是,一個人無論如何努力, 技巧和能力如何超群,成功與否卻要有很多其他因素配合,並不由人定。例如市場逆轉,意外事故,甚至天災人禍,均會使人的一切努力立即成為泡影,甚至讓競爭 對手有意外收穫。因此,既然成敗不全由人主宰,就不能迴避「命定」及「機會」的概念了。在《傳道書》9:11,作者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 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那麼,「機會」是甚麼呢?而人一生的苦樂得失又是否早已「命定」呢?

對於「機會」、「命定」,作為在職信徒,我們應有何看法?

說到人生和職場中的際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和解釋。在教會的職青團契中,我們也許都會見過這樣的現象:幾位背景與學歷都差不多的青少年團友,他們都是在同一個團契中一同成長,一同事奉,在大學畢業後,他們便進入職場,開展自己的事業。數年後,由於大家的際遇不同,「成就」也各異,有人已經晉身中層管理,有車有樓,婚姻生活愉快,他們常存感恩的心,在教內教外為主作工;另一方面,有人卻常常事與願違,無法一展所長,日子久了,他們甚至對上主有很多怨言,在惡性循環下,他們自我形象低落,慢慢地,他們選擇沉默,因為覺得無恩可感,有些甚至靜靜地離開教會。

我們不知道同一位創造主為何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際遇,但生命處境的事實往往就是如此。回到聖經,《傳道書》第三章可說是聖經最直接描述人生際遇的經文之一。三1-8所提及的「定時」,往往令人覺得是勞苦和沒有果效或益處。這是因為在這個定時之下,人所從事或遇到的一切都不完全在人的操控或理解之下。

更重要的是,《傳道書》三10-11清楚指出,定時是造物主的刻意安排,甚至可以說「定時」是創造的一種秩序。對於這個創造秩序,我稱之為物質秩序,意思是指造物主在物質世界中,為每人預備了一「分」1 的際遇禍福2 ,涉及人人最關注的壽命、健康、財富、前途、家庭等等。這秩序與其他兩個秩序(功能秩序和道德秩序)不同,物質秩序強調造物主的主權,對於上主所預備的種種事物,人在其中不能加以操控、預知或明白。也就是說,人生的際遇不單「整定」的,而且是不能預知和改變的。

然而在職場,我們十分強調個人的努力和表現,甚至會把成敗得失看成是可以預測和掌握的。例如,我們會研究成功人士的成功原因,又會分析企業策略,也會對各種投資仔細比較,目的不外是要掌握更多資料和技術,提高成功的機會。甚至到了一個地步,我們會以為只要我們的功夫夠好,就根本「冇得輸」。然而,物質秩序告訴我們,天下萬事都由創造主所定。更直接地,我們可以說,《傳道書》這種「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的申述,令很多相信「努力+敬虔=成功」的在職信眾難以接受外,還使我們陷入宿命的迷思之中。

聖經創造觀的物質秩序對現今十分強調「事在人為」和「態度決定高度」的人本職場文化是一個極強烈的挑戰,甚至是個令在職信徒感到難以接受的觀念。然而,由舊約到新約,由創造主作中心的物質秩序的教導可說俯拾皆是,只是我們不去細想而已。《雅各書》4:13-15這樣說:「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在職場,我們可以計劃在甚麼時候作甚麼買賣得甚麼利潤,但雅各卻清楚指出:「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他並且表明,沒有上主的意願,我們連生命也沒有,更不用計劃賺取甚麼利潤了。人世間萬事萬物公道與否、幸福與否、買賣與否,在掌握我們生命的創造主面前,根本微不足道。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傳 7:14-15

在職場打拼,有亨通、亦有患難。當遇到亨通的日子時,我們會喜樂,這是自然不過的事。但《傳道書》接著說的話「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就令我們有點難以明白──當思想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原來在創造主面前,亨通和患難均是創造主所作的,而且,按著創造主的安排,世人「遇亨通」和「遭患難」是並列的(即同樣、同等,God has made the one as well as the other, NRSV),為的是叫世人不能掌握其身後的結局。

在物質秩序中,「遇亨通」和「遭患難」二者都是創造主的禮物,而且人不能掌握和了解,因此,人只有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事實上,「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是句很有智慧的說話,當一個人遇到患難時,最重要並不是抱怨,更不是採取消極的態度,而是去想想如何面對,如何應付,更或如何去總結經驗。這正是在《約翰福音》中,當耶穌面對生來瞎眼的人的做事方式很值得我們留意──他不去為猶太人解決其神學問題(那人為何生來瞎眼),而是利用機會去幫助那瞎子,使他重見光明。3

機會 = 命定?

若然「遇亨通」和「遭患難」都是創造主的禮物,而且是並列的,那麼,是否一切成敗得失都是「整定」的呢?若是如此,人的各種行為,努力和堅持豈非變得毫無意義?對此,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物質秩序只是創造的三個秩序之一,4 其他兩個秩序是功能秩序和道德秩序。

再細看在《傳道書》9:11:「…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我們不難發覺,作者講的是事情發生的機會,而不是命定的最終結果── 一定會如此如此。舉個例子,在團契中有兩個相熟的弟兄,他們在大學畢業後得到相同的工作,有相同的收入,從工作收入和成就的角度看,他們有相同的機會。然而,其中一位弟兄在工作的表現比另一位好(功能秩序),而且作風誠實可靠(道德秩序),五年後,這位弟兄的職場成就比另一位好,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在「物質秩序」上,神賜予了這兩名弟兄相同的起步基礎和發展機會,然而,在實際成就上,這兩個弟兄因為在「功能秩序」和「物質秩序」的運用有所不同,所以也各異。

因此,有機會並不等於一定成功,沒有機會亦並不等於一定失敗。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早已討論到若以為職場只是一場優勝劣敗、供求主導的競爭,背後單單是森林定律的話,我們就忽略了上主在創造中的道德秩序。事實上,道德秩序反映出上主對人類行善離惡的要求和審判,這正正是按上主形象被創造的人類與其他萬物不同的根本原因。反過來說,若職場只有創造主所定下的福與禍,我們就會把人作為被造之物的功能和道德責任完全抹去,結果是一切由宿命決定,這也不是聖經的創造觀所呈現的。

服在創造之下,見證創造之主

物質秩序最令職場信徒感到困惑,甚至難以接受的地方,也許是原來人生所有事物和福禍,並非偶然發生,而是早由創造主所定,更是以「禮物」的方式賜予世人。結果是有些人的禮物是有福可享,生活無憂;有些人的禮物卻是連連遭難,一生坎坷。這現象雖可說是人生的現實,見怪不怪,但將之放在信仰之中,卻真是情何以堪!我們總不能對一個一生遭難的人說:「你所遇的,是創造主給你的禮物。」

然而,就正如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2:8-9所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其實,既然連得救也是創造主的禮物,人對自己的人生根本毫無辦法,因此亦只有憑信接受,別無他法。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過於以為自己可以決定一切,創造主只是偶發因素,才是信仰的困難所在。

《傳道書》的作者透過日光之下的虛空,指出人生的困局,以及福禍不由人的現實,叫人在有限的日子中,思想自己的限制,不以有限為永恆,才是享福的根本。這對在職場上打拼的信徒來說,其實是在風高浪急之中的定海神針,令他們在接受物質秩序之餘,努力在功能秩序和道德秩序上,忠於由上而來的召命。

註:
1 「分」在《傳道書》出現8次:二10、21,三22,五18、19,九6、9,十一2。
2 楊錫鏘牧師大膽地把人生的禍也包括在內,這是約伯的認信:「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伯二10)。在舊約的智慧文學中,《約伯記》與《傳道書》一樣,都是強調創造的物質秩序。
3 請參閱2015年3月《職報》,從禮物到三種創造秩序。
4 請參閱2015年3月《職報》,從禮物到三種創造秩序。

聖經詮釋:楊錫鏘牧師
文章整理:黄讚雄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九 ‧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