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與世界趨勢

生活的四個範疇

兼修生活

曾經研究和寫過商場信徒的掙扎與出路的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及商學院教授羅拉納舒(Laura Nash),察覺在她眾多事業成功的朋友中,有些人的孩子很優秀,但更多的例子是反面。不少人認為只要努力拼搏,事業成功,自然會有美好的人生。結果事業成功,但婚姻破裂,兒女不長進。自己回到家中,並沒有幸福家庭的感覺。另外,一些是中層管理的中產人士,一生努力工作,希望改善家人的生活質素;但到了退休年齡,才發覺除工作以外,自己並沒有其他懂得做又喜歡做的事情,就算有這樣的事情,也沒有多少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後,有人希望退休後去做義工幫助他人,但發覺只是出愛心、出時間、出體力,雖然是做好事,但義務工作的內容無法發揚自己的才幹,大材少用。屈屈不得志。上述的情況都是人生的憾事,但在察覺時已無法糾正。

經過研究後發覺人生有多個不同的範疇,當中最多人關注的有四個。這四個範疇可以分為橫軸左端的成就及右端的重要的他者,及縱軸下端的喜好及上端的傳承。橫軸兩個範疇的內容都是眾人的選擇都差不多。縱軸兩個範疇的內容則是相對個人化,人人都不同。首先是成就(Achievement),包括事業、財富、影響力等;成就是你希望完成的事,成敗是相對於自己所訂的目標,及你是與何人比較。其次是重要的他者(Significance)、例如親友或其他自己想幫助的人;重要的他者是視乎自己的重視程度,想幫甚麼人,如何幫忙。然後是個人喜好(Happiness),幸福是關乎自己,發生在當下。最後是令後人得益的傳承(Legacy)。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同時處理好生活的四個範疇。

要建構一個豐盛的人生,是要提早就這四個範疇,先數算已有的內容,然而計劃要加入的內容。成就的內容,通常包括財富、事業、社會地位、影響力等。重要的他者通常是家人、好朋友; 對虔誠的信徒,神是有情、大能、重要的他者。喜好的內容則每個人都不同,例如打高爾夫球、或長跑、或在教會內侍奉、或服務社會等。我個人的喜好是推動香港的社創發展,這是個志業,也是平行事業。傳承內容也是每個人都不同,例如將財富留給子女、或成立慈善基金會扶貧助學、文人及學者是留下智慧等。我個人是希望建構一套社創神學。

人生能夠在這四個範疇都成功的人不多,因為大部份人沉迷在成就中,忽略其他範疇納舒指出成功是代表達標、滿足、及到達轉捩點,應該考慮將資源分配到其他地方。自我反省的第一步是重新思考在這四個範疇中,自己所投放的精力有多少?在年青時,大部份時間都是投放在工作,追尋成就。放棄自己的喜好,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多,更少有會關注日後能傳承給他人的。但當人生過半,即是四十多歲時,會開始察覺潛在的問題,需要調整生活。

要建構一個豐盛的人生,是要提早就這四個範疇,先數算已有的內容,然而計劃要加入的內容。成就的內容,通常包括財富、事業、社會地位、影響力等。重要的他者通常是家人、好朋友; 對虔誠的信徒,神是有情、大能、重要的他者。喜好的內容則每個人都不同,例如打高爾夫球、或長跑、或在教會內侍奉、或服務社會等。我個人的喜好是推動香港的社創發展,這是個志業,也是平行事業。傳承內容也是每個人都不同,例如將財富留給子女、或成立慈善基金會扶貧助學、文人及學者是留下智慧等。我個人是希望建構一套社創神學。

紀治興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九.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