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牧養

職場牧養的挑戰和機遇 (上)

史蒂文斯 (R. Paul Stevens) 形容,西方教會的「釋放平信徒」運動已經推行了三十多年,還是沒有明顯果效。1 當我們細讀他所搜集的資料時,發現西方教會推動職場牧養的困難,正和我們眼前的一樣:當明白職場牧養的神學畢業生進到堂會服侍時,他們的熱忱很快就被堂會的框架消耗掉;而當活躍的職場領袖高舉著信仰馳騁職場時,火熱的心很容易就因為缺乏支援而冷卻!於是,信徒仍然活在聖俗二分的陰霾下,而牧者又仍舊被永遠做不完的堂會事工壓得透不過氣來。

要更新這種現象,我們需要回到基本的教會觀、召命觀和牧養觀念,加強對職場牧養的理解和實踐。筆者曾經在香港和英國愛丁堡從事牧養工作,分別是一家數千人的大型堂會,以及一家數十人的小型堂會。在香港那所人數眾多及歷史悠久的堂會,牧者需要宣講教導、主領聚會、推動宣教及其他事工,再加上婚喪、家訪和探病等大小事宜,餘下來的空間實在不多。牧者只能在關顧信徒時,個別地談及其職場狀況和掙扎,難以有系統地支援職場信徒。

在英國愛丁堡的小型華人教會裡,有些開餐館和打工的會友,他們閒來分享工作中的苦與樂,更談到賺錢背後的金錢觀。對他們來說,信仰和生活是分不開的,要星期天上教會,當日就不能做生意。要一分一毫都準確地上報,稅收可能會把生意拖垮。這段日子,牧養職場信徒,以及和將踏入社會工作的學生們談職場,都是很實在的,但仍然只能停留在個別層面,未能將整體牧養理念深化,讓信徒都明白工作的多重意義、找到自己和群體的恩召,以及推動整個教會群體作世上的鹽和光。

建立基督的身體
基於實際考慮,牧者需要透過組織架構領導堂會,有效地作系統性牧養。牧者在堂會中的領導,同時亦是其生命的流露。宣講、教導、面談和處理婚喪等等,固然是牧養;但處理人事關係、架構權力、聚會細則和工作報告等等,也是牧養領導中必須要做的。為此,牧職團隊在堂會內彼此配搭,建立基督的身體。

這基督的身體在堂會框架中,究竟是具生命力的有機身體,還是事工化的機器,關鍵在於牧者團隊如何在架構中演繹、合作和服侍。畢竟,架構或系統本身也是我們共同建構的,須要我們一起去管理。

所以,牧者固然是個別信徒的牧者,卻更是教會群體的牧人領導,以不同的組群培養及帶領教會。這些組群包括不同年齡層的組別、不同生活處境和需要的小組、各種特殊使命的實踐小組等等。正如一位牧者所說:「作為教會按立的領袖,我的工作並不是裝備個別信徒(雖然有些情況下我必須這樣做),而是建立群體,使群體內可以彼此充權,通過清晰的訓練和教導,按基督的身體而活。」

在真道上彼此牧養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其個人的召命和恩賜。我們在上帝面前都是自主和自由的,但這並不表示信徒都是按照個人領受而行的獨立個體,而是通過與上帝的連結,我們合而為一。與教會群體的連結具深遠的屬靈意義,為要確保我們個別的恩召和領受在聖徒間得著造就和印證,使教會持守純正的信仰。

對某些職場信徒來說,他們的聖工和組群可能是在堂會以外,但崇拜和聚合的基地則是所屬堂會。牧者應按照他們的需要和恩召,肯定其身分和聖工,在廣濶的國度觀念下建立職場事工網絡並互相轉介,達到以信徒益處為本的牧養。

在此,牧者要讓會眾在真道上跟隨基督,不是要讓會眾跟隨教會,而是要讓會眾之間在跟隨主的路上彼此建立,組成教會群體,好像基督的身體一樣。 所以,牧者善用組群和整體牧養系統,讓信徒找到自己所屬的組群和得著餵養。

為職場信徒加油
馳騁職場的信徒,很多時都會感到乏力,因為他們每天都無可避免地面對世俗價值觀和處事方法的衝擊,每時每刻都挑戰他們在靈巧和馴良之間作出平衡。(太10:16)當我們的愛心不斷受欺騙、蹂躪和踐踏,就會造成沮喪、退縮和冷漠。

為此,教會群體每周聚集,一起經歷安息裡的敬拜和禱告,也同享上帝創造世界的歡樂。所以,不是說我們要每周上教會去守著安息日,而是安息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停頓,保守我們在健康的生活節奏裡。這安息是牧養職場信徒的重要空間,也是充權、裝備和差遣的重要時機。我們需要在牧養中,加強群體生活節奏的導向和操練,讓信徒在工作和休息之間取得平衡,也能真正地回到上帝面前支取力量和領受使命。

裝備職場信徒
牧者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要裝備信徒,去成就上帝賜予他們的聖工(ministry),這聖工是每一位基督徒的職分(service),是融合在生活處境裡的──就是信徒被主差遣到家庭、職場和社會,通過生活行為、工作活動、與眾人交往和各種處境,來成就祂的聖工。我們都花了前半生大量時間,為自己的工作和專業作準備。當我們尋到真理時,豈不更應窮餘生之力,接受裝備來成就上帝的聖工嗎?

牧者需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弗4:12),包括向信徒傳遞適切的召命觀、對恩賜和事奉的理解、以及正確的教會觀等等。為了讓職場信徒能面對世俗的衝擊,神學和倫理思辨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

不少信徒對神學都存著誤解,以為它只是深奧而不切實際的理念;而更可悲的是,這種誤解使人以為神學與實踐是不相干的。事實上,日常生活裡的每一項衝擊和掙扎,都挑戰我們的神學觀。也就是說,每一個實際問題都讓我們反思,信仰作為我們的生命,要告訴我們怎樣回應眼前的處境,職場中的倫理掙扎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通過建構和反思職場神學,牧者能幫助信徒站穩在真理的角度去面對職場挑戰,更需要有效地在靈巧和馴良中尋找出路。

牧者要做的事那麼多,信徒面對的壓力那麼大,如何找到空間和適當模式進行職場牧養?下期再續。

1 他說這話時,已經是十多年前,至今又是十多個寒暑。參R. Paul Stevens and Phil Collins, The Equipping Pastor: A Systems Approach to Congregational Leadership (Washington, D.C.: Alban Institute, 1993), 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