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

職涯規劃始於「知己」

常有人說:「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就算是雙胞胎,每個也有其獨特性!

著名心理學家Erikson的成長階段理論(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中,也強調人的早期發展是其自主性(autonomy),而自主性的重點是建立人的自我掌控感(self-control)及學習表達自己的意願(will)。現代的人力資源發展強調員工培訓、工作分配,以至提拔人才三方面,都是要根據人的個性能否配合工作的要求而定。

認識自我固然不是新鮮的事物,在職人士或多或少也會做過相關的心理測驗,或參加過類似的課程,甚至曾經試過找人生教練來指點迷津!

然而,我們卻忽略一些高效又常在的途徑:身邊的朋友、同事或家人。前者是透過各種專業測試方法有意識地去探索,好處是能專注及有系統,但若當事人主觀地不接受測試的結果時,測試的有效性便會減低。例如,一個深信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人,往往抗拒認真或客觀地探索改善人際關係方面的可能性。

後者(人際網絡)是無意識的探索,以上述的例子來說,若能在探索的過程中將人生路上被愛的經歷體現出來,那就可以實實在在幫助這人體驗在改善人際關係方面的可能性!

真正的團契生活固然不會局限於定期的團契週會上,重點也不應該單單強調查考聖經,而忽略了信徒之間的實際相交關。在職信徒往往感到職場上與同事難有深入交往,實際的原因不單單是信念或價值觀的差異,更可能是信徒缺乏在相交中對自我肯定的體驗。

神學家約翰加爾文認為,信徒可以從認識自我的歷程中更深的認識神。因此,我們鼓勵教會團契或小組在互相認識及信任的基礎上一起走進認識自己的歷程。例如,在某團契聚會中各參加者都完成了一個性向測驗,各人的測驗結果就可透過弟兄姊妹來彼此認證和討論,在這個溝通過程中互相扶持及激勵,從而活出真正的團契生活。這樣傳道和導師就可以透過一些自我認識的理論及工具的測試結果,作出有系統的跟進及牧養。

事實上,今天大多數人的職涯,都要面對不斷的轉變和抉擇。明智的選擇和適應,需要正確認識自己和工作環境。很多研究顯示,個人的個性與工作環境愈配合,就愈有工作滿足感,工作也愈有成就。認識你的職業個性(vocational personality),是應對工作世界的轉變,作出智慧的職涯選擇的第一步。

高銓邦(HKPES項目主任)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九.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