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職人Bloggers 工作素養

《誰「人」有被討厭的勇氣》

兼修生活

近年阿特勒心理學因為「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一紙風行,而備受關注,是一本解答絕大部份人生煩惱的書。然而書中提到每人都是獨立個體,不需要求別人認同的觀念,在講求人際關係、強調合作的今日社會,實踐起來真是那麼容易嗎? 誰「人」有被討厭的勇氣呢?

書中是哲學家與年青人的對話。這個年青人的處境也是不少時下年青人躺平的寫照。年青人不斷提到自己在職涯中面對的困惑──他是一位圖書館管理員,收入不多,也未有太多晉升機會。他是個無太大野心的人,也安於現狀,然而父母認為他不夠上進,也從小拿他與哥哥比較。他的煩惱,正是因為渴望得到家人認同,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哲學家跟他提到課題分離的觀念:別人怎樣看我、評價我,是別人的課題。每人只要做好自己,不必干涉他人的課題。父母可以向子女提意見,但不應干涉他的職涯選擇。然而,有多少父母能做到提意見時不給予壓力?又有多少人能不在意身邊人、朋輩、社會的看法呢?接着哲學家提到,每個人只要有清晰目標,並朝着目標進發,便不需在意他人看法。

筆者也有承受「被討厭的勇氣」的經歷。縱然知道並非自己真心所想,循規蹈矩的我為了令自己將來的收入更穩定,大專時選讀了會計。畢業後也在會計師樓及商業機構從事會計工作十多年。然而因工作上並無滿足感,毅然放下穩定的工作,選讀社工。到今天,雖然我的決定未能得到多數人的認同,也未有機會繼續做一位社工,但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也是值得的。

看到這裡,是否有似層相識的感覺?我一直在看,腦中浮現一個「人」,耶穌。耶穌在世三十多年,由出生成長至擇業、都與世人那麼不同,也不斷受到主流社會及當時權貴的挑戰,但他總能從容面對,並從禱告中支取力量。那份內在平安、從神而來的信心,對個人召命的認識,讓他在這三十多年間有清晰目標,讓他走過許多水深之處。我們是否能學習耶穌,不在乎被人認同的需求,有這份被討厭的勇氣呢?

Soph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