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職人Bloggers 高銓邦 Victor Ko 聖經與職場

《不做奴隸的代價》

兼修生活

腓利門書短短只有25節的經文,普遍被認為沒有甚麽深奧難明的保羅神學,更甚的是簡單解讀為信徒如有犯錯,只要能誠心改過,有愛心的人就應該會原諒我們!可幸,主流的解讀較有深度,主調是犯錯的奴隸阿尼西謀信主後痛改前非,更得到使徒保羅的信任而為他求情,結局是昔日的主人腓利門原諒及接納他回去。然而.這個解讀也有被質疑的地方.例如他是否偷了主人的錢財?他是否逃跑後被捕而成為保羅的囚友?其實上述等等的「事實」在經文中都沒有詳述,只是推論而得的假設而已。近年已經有不少聖經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1]。或許,我們可以在新的解讀下.得到更切合今天處境的應用及學習。

如果說阿尼西謀不是逃跑出來.他為何會跟保羅同在獄中?答案可能是13節保羅描述阿尼西謀是替腓利門到獄中伺候他。這種安排當然也是特別優待,可能基於腓力門的財力(門一22),與及在當地的影響力有關(門一5-7)。其實,如果阿尼西謀是逃跑的奴隸而被捕,以他的身分及罪行來看.很難想像他可以跟貴為羅馬公民的保羅同囚,因為他極可能不會被當作「人」般看待!另外,保羅形容阿尼西謀是暫時離開腓利門(門一15),如果以此解讀為逃跑.那麽被差派去服侍在囚的保羅會否更合情理?雖說保羅在這信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技巧,但相信也不至於用「暫時離開」去淡化一個奴隸逃跑的事實吧?生活在今天的社會或職場,那些不願承擔過錯的,往往就以語言偽術去掩飾,將事情倒果為因,言論或詭辯顯得謊謬絕倫,其實都只是掩耳盜聆,解決不了事情。但保羅既然在信中對腓利門有所請求,更加無理由要去淡化這事,因為這只會顯得逃跑的人還未願意承擔自己的過錯。

保羅主動提出為阿尼西謀償還他所欠的(門一18),彷彿就是阿尼西謀偷了腓利門錢財的證明了。只是,保羅在信中是說「他若虧負…或欠你…」,意思是否保羅其實不知道阿尼西謀其實為何逃跑?還是這個奴隸仍然沒有坦誠招認自己的過錯?無論如何,不難想像收信的腓利門讀到這樣的描述,會如何理解這奴隸的所謂悔改,甚至不明白保羅為何會要求他去原諒這個人!

或許,保羅強調的正正是那個 “IF”(若…)的情況,意思是由腓利門決定他會因此「被虧欠」的是甚麽?此話其實基於保羅在16節向腓利門提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建議:「不要再視阿尼西為奴隸,而是親愛的弟兄!」保羅更強調不單是屬靈上的關係,而是實際的相處及價值的認同。這個建議是顛覆了當時主人對待奴隸的主流看法:他們只會視奴隸等同貨物般的價值,甚至不會跟奴隸如同與人一般的相處。保羅不單止自己視阿尼西謀為弟兄,現在更鼓勵作為主人的腓利門這樣做。相信保羅也知道這樣的要求給予腓利門很大的壓力,所以強調不以使徒身分吩咐,而是「寜可憑著愛心求」他(門一9)!事實上這事情涉及當時的法規,處理奴隸的制度.包括如何處理奴隸的交易等等。所以,保羅在信中所說的虧欠,可能是指腓利門因此而承受的損失,既是實際的價值損失,也可以是指被社會或政權質疑他惡意破壞主流的奴隸制度而招至的損失。其實,保羅是在鼓勵腓利門,因此受到的虧損就等同他為福音臨到腓利門及教會而受的虧損同等有意義(門一19)。

活在今天,無論是在職場或民間社會,稍為跟主流不同的想法,面對壓力之大,影響之闊,實在無法想像。然而,正正是活在其中,我們才能更深體會堅持的真義.共勉之。

註[1]:葉漢浩(2022). “夾縫中愛的實踐”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仕嘉堡華人宣道會、加拿大建道中心 https://abscc.org/講座及聚會重温

 

高銓邦
輔導員、自由工作者,尤關心職青群體
victorkohk@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