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挪威漁民駕船出海捕沙丁魚,返回碼頭時,因航程太久,捕獲的活魚都已半死,售賣價值不高。但有一漁伕,帶返來的魚是活躍的。後來他公開了秘訣:原來每次回程,他將幾條騐魚放入捕獲的沙丁魚群,沙丁魚見有異類,便不停地游來游去逃避有攻擊性的鯰魚,所以魚群保持生猛。這個「鯰魚效應」反映「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命記 33:25 )
若我們只活在溫室裏,終日安舒懶閒,哪有動力應付隨時的風雨。危機,本來不是好事,但它迫使我們發揮本能,操煉我們的心志,鍛煉我們的忍耐,激發我們的生命力。
在造地球上,有一個國家人口只有37萬,面積10.3萬平方米,長年冰天雪地,大部分物資需要進口供應,物價及工資高昂,但「鯰魚」因素,導致居民身兼數個專業去處理生活上的需要。足球教練同時是牙醫,保安員原來是作家,廚師又是工程師。這是冰島,幸福指數還穩居世界前列。為了生存,特定的環境培養出當地居民獨特的價值。
再說「鯰魚效應」,沙丁魚細小,要閃避強大的鯰魚攻擊,迫使牠們反應敏銳,充滿活力,致其市場價值高格。
在地球上另一角落,有一個小漁村,基於歷史和地理原因,五十年代大量人口湧入,地小人多,欠缺糧食和資源,而「鯰魚」因素,迫使居民頭腦靈活,不屈不撓,做事實幹高效率,將生計轉為工業和貿易,數十年後成為知識型經濟體系,再蜕變為國際知名的金融中心,創造了經濟奇蹟,並貢獻中國內地的外滙收益、企業融資與海外拓展。
這是我們的香港,一個只有1091平方米的小城市,居住著7百多萬人,人口密度居世界高位。鯰魚效應迫使這城市創造舉世觸目的價值。神使萬物互相效力,冰島有其特點,香港有其定位,各人都有其角色。危機感喚醒我們的本能,激發我們的生命力,發揮我們的生命價值。回顧經歴,我們會發覺一切不是偶然,而是神獨特的安排,「鯰魚」出現,使人發圖強,活出祂的心意。
聖經人物中,約瑟可算是大半生碰上「鯰魚」,而他從沒有放棄自己,沒有放棄神。他被賣為奴時,在波提乏府下辦事亨通,在主母引誘下,能不犯罪,在下監被囚時,得獄長器重,在期待被釋放時,被酒政忘記,卻堅持倚靠神,在當埃及宰相時,能以德報怨,接濟曾加害他的兄弟,救雅各全家,認為「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世記 50:20)
思考我們的過去、現在、將來,我們也許便會發覺自己的人生猶如一幅拼圖,正如楊錫鏘《召命 — 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一書所言,累積的圖片越多,歷錬越多,會認出神的計劃,看見神的作為,察驗祂給我們的召命。
身處於香港的我們,經歷社會環境的變遷,世紀疫情,隔離封關,經濟低迷,雖然沒有人肯定香港會否再發光芒,但我們仍可以在當下做好自己的本分,認識神給我們的鍛錬和裝備,活出祂給我們各自的召命。
相信神給我們的經歷,不超過我們能應付的能力,叫我們「知道患難生忍耐,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 5:3-4)
履行召命不會讓人懼怕危機,不會令人耗盡,相反,我們會感到滿足,興奮雀躍,因為知道自己正在做著神安排(by God),為神而做(for God),並且與神一同作工(with God)的事。不論任何境遇,我們是否正在踐行神的召命,活出神的榮耀呢?
何俊雄
出版行政總監及職場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