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引言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早期三本代表作分別是《希望神學》、《被釘十架的上帝》、《在聖靈能力底下的教會》。於上一期的《職報》,筆者嘗試從莫特曼希望神學看職場神學的建構。雖然,筆者向來強調職場聖徒的運動必須立根於教會,才能夠有長久的發展,但今次不打算討論教會論的課題。筆者準備在這篇文章介紹莫特曼的終末論,讓我們從將來的角度思考今日的生涯軌跡。
從工作引出生涯規劃,必然涉及一個人生終極意義的問題。若果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有一個個別而獨特的目的,我們仍然要問究竟這些可以因人而異的目的有甚麼共同指向呢?
II. 莫特曼的終末論
莫特曼認為終末(Eschaton)並非時間上的未來,或者無時間性的永恆;而是上帝的未來與來臨,終末應該從將臨的角度理解。1 每年聖誕節之前的四個星期為「將臨期」,「將臨期」第一個主日開始,2教會及信徒在家中燃點四支洋燭的第一支,直到聖誕節前的主日燃點第四支。「將臨」的拉丁文是Adventus,表示主耶穌基督將要來臨。
「將臨」本身是描述一件將來要發生的事件,要注意的是這種對未來的描述,並非從現在延伸出去;相反,是從未來闖進現在。莫特曼把握「未來」(Futurum)是從過去、現在引伸未來,和「將臨」(Adventus)是從將來進入現在兩者的分別,建構他獨特的終末論。3 這種終末論強調上帝自己的應許,上帝必定親自完成。
基於上帝終必實現的信念,我們對未來的看法跟別人截然不同。一般人根據過去的發展軌跡,加上現在的趨勢作投射,預期將來的情況。這種從過去、現在引伸未來的預期是一種「未來」的思考模式;然而,聖經所反映的思考模式是從應許的結局思考如何實現,當我們深信上帝應許終必實現的時候;就不是用人的評估促使上帝應許的實現,而是時刻盼望上帝親自成就祂的應許。「將臨」是從將來進入現在,因此,整個思考模式要完全改變,可稱為「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究竟這個「典範轉移」對職場神學建構有甚麼意義呢?莫特曼後期的作品包括生態神學、宇宙更新、三一上帝與國度觀、基督論及神學方法等,著重在宇宙更新的角度思考生態環境保護及文化更新的課題。基於對上帝更新宇宙的應許,莫特曼演繹主耶穌基督的「再臨」是上帝國度來臨的前奏,就是上帝主權的實現,也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的主禱文中,祈求世人尊上帝的名為神聖的意思。因此,我們講論召命並不只是為人生找方向、或者為了「做好呢份工!」而是緊緊與上帝更新宇宙的應許結連;縱然今天的現實充滿困難、挑戰和張力,似乎靠一己之力無法扭轉社會風氣、工作文化、生活的種種壓力,但當我們想到主耶穌基督的「再臨」,按著祂的應許,世界的一切都會更新、祂要完全掌權,藉着盼望上帝國的來臨,定能激勵我們繼續堅持在職場中實踐上帝國的旨意,在世界中作忠實的門徒。
III. 莫特曼的上帝觀
最近在金融海嘯影響底下,或早在香港面對九七回歸,前途不明朗的時候,都有同道提出莫特曼的《希望神學》來回應不安的局勢。若果不考慮莫特曼神學的整體脈絡,獨立地看希望對動盪的現實處境帶來的信息,可以說是十分適切。只是《希望神學》屬於莫特曼早期的神學作品,若果真的要進入莫特曼的神學「思想網絡」,就需要對他的其他著作也仔細閱讀。(筆者採用「思想網絡」取代「思想體系」,目的是讓讀者不會誤解莫特曼的神學研究只是一套僵化的系統。)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可說是存在主義思維的現實寫照,過去與將來都不真實,只有當下才是最實在;無神論者經常誤解基督徒否定現世,只響往來生。其實,基督徒並沒有認同今生與來世二元對立的觀點。屬世與屬靈、今生與來世、時間與永恆、理性與啟示、自然與恩典只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都在上帝掌管之下。
莫特曼的神學突破存在主義思維的弱點,他批評那種極端希臘式的二元對立思維,強調聖經充滿希伯來文化的思想。莫特曼的上帝觀精妙之處是強調上帝從宇宙的終點走近我們。上帝是超越時間限制的上帝,對人來說,人是將要完成(Werden, Becoming),人在時間內走過職場生涯,發現自己的成長和實現;但是上帝卻不需要成長。多瑪斯˙亞奎那(Thomas Aquinas) 強調存有需要由潛在(potential state)實現(actualize)在存在的狀態。雖然,莫特曼與歷程神學家(Process Theologians)同樣重視人的開放性,上帝並非靜態的存有,而是與人和宇宙相關聯的動態存有;不過,莫特曼微妙之處是強調上帝不是將要完成(Werden, Becoming);卻是將要來臨(Kommen, Coming)。4 上帝由永恆進入現在,由宇宙更新的終點闖進混亂的人世,祂呼召我們投入祂的應許中,與祂一起同工,經歷祂的能力。職場神學應該強調上帝已經來臨的事實,藉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十字架的救恩是使人得救的客觀基礎,主耶穌基督復活是人盼望的理由。因此,我們被呼召在職場裡跟隨耶穌基督,祂如何走過在世上的日子,跟我們一樣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和挑戰、同時回應上帝的呼召,還要面對宗教、政治領袖的迫害等等,今天我們跟隨主不是跟隨一個抽空的觀念,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個生命榜樣;希望的基礎不是從過去、現在估計未來;因為這樣沒有革新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不是從人對世界的分析推測未來;相反是根據上帝的應許盼望實現,在當下活出主耶穌生命的樣式,正是與主同工參與上帝更新文化、更新宇宙的工程。
1 Jürgen Moltmann, Das Kommen Gottes. Christliche Eschatologie (Gütersloh: Chr.Kaiser Gütersloher Verlagshaus, 1995), 39.
2 燃點洋燭乃始於十九世紀初,德國教會記念將臨期的一個傳統。
3 Jürgen Moltmann, Das Kommen Gottes. Christliche Eschatologie (Gütersloh: Chr.Kaiser Gütersloher Verlagshaus, 1995), 42.
4 Jürgen Moltmann, Das Kommen Gottes. Christliche Eschatologie (Gütersloh: Chr.Kaiser Gütersloher Verlagshaus, 1995), 40. 歷程神學不單強調人正在成長,上帝亦同樣在成長,上帝透過與人相交獲得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