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命觀

為何要有千秋事業?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傳六12)

近年來,身邊不少親人、朋友離世。出席各種送別儀式,在傷感之餘,也和眾人一同回憶亡者。對於死別,傳道書的說法有時令人覺得坦率得不近人情,當我們在憶述亡者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時,傳道者淡然說:「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試想一下,若有人在追念亡者的聚會中說這些話,真是情何以堪。

是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過得好,過得有意義,可以建立一些事業,甚至我們離世後有人把自己的事業傳承。我們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一生年日是「虛度」的,在世上的日子只是「如影兒經過」,在我們走過在世的年日之後,根本不會留下甚麼。然而,這卻是傳道者要我們知道的事實。

不久前,有弟兄姊妹記念寫文章記念某基督教機構的創辦人,這創辦人當然是位值得大家學習和敬重的前輩,這位前輩在生前對香港的年輕一代作了相當大的貢獻,更感召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文章令我更深認識這位前輩如何委身於信仰和召命,但此文章亦告訴我當年由這位前輩所提出的信仰實踐精神,已慢慢地變得徒具形式,不免令人覺得無奈。

到底,上主是否要我們一代接一代的,傳承先輩的偉大事業呢?回想很多先聖先賢,當他們離世以後,他們所建所立的,很多時候都慢慢改變。若早知如此,他們又有沒有「何必當初」的想法呢?

傳道者說:「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三千多年前,傳道者窮一生的精力、財富去思想人生,結論是只有在永恆的創造主面前,人才能明白,人應該在短暫而虛空的人生中,盡力運用上主所賜給他的份。傳道者相信,每個人只有在活著的時候,享用上主所賜的,在當時當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回應上主,經歷上主,才是實在地敬畏上主。

很多人都希望有千秋功業,自己所創立的能在自己死後得以永續及發揚。這並沒有錯,但其實,功業永續與否往往不由人定。人在生存在世的日子中,看見自己的虛空,就上主所賜的盡已,才是根本。

如今,傳道者到底姓甚名誰,已無人知曉,連他的一生是如何度過的,亦正如自己所說的,「如影兒經過」,然而,我們知道他在日光之下寫了傳道書,令我們思想虛空人生的意義。有趣的是,其實連傳道者自己,也不會知道他死後三千多年後,人們會如何詮釋他的傳道書,而這,對他來說,已經並不重要。

作者:楊錫鏘、黃讚雄

本文原載於《時代論壇》2012年5月27日,第1291期,並蒙允許刊載於HKPES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