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素養

「分別為聖」的溝通行為

承接上一期的討論,我將會用一些的例子來解釋資訊和知識的分別。以一段聖經歷史為例,它對一位聖經老師來說是重要的知識;但對一般讀者而言,除非這個故事能夠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否則它只是一些資料而已。另一例子:某些跟科學或政治相關的知識若不適時地作有效的發佈,就只會變成一些被儲存或被銷毀的資訊。

因此,資料如何轉化為知識,「溝通子系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牽涉數據、資訊和知識的分享。如圖示,它有以下三種途徑發揮其功能:

(1)轉送(forwarding)今天的通訊科技能使大量的訊息在分秒之間轉送出去。(如圖中虛線所示繞過「運作SS子系統」,將那些到達「輸入子系統」的數據/資訊轉送(forwarding)出去)。對身份鑑別、私隱和保密、道德和倫理、發訊者和接收者的權益等問題的關注亦與日俱增。一位良好的個人知識管理者能夠分辨一些具爭議的行為模式是否恰當,並能作出不一樣的選擇。

(2)輸送(conveying)這就好像從文件夾裡取出一份紙張文件,然後藉郵遞、傳真或電子郵件等方式發送給朋友。今天一個典型的個人知識管理者往往擁有數個不同的儲存媒體,包括了文件夾,不同容量的電腦記憶體,和他自己的腦袋。這些不斷地彼此互動的儲存媒體,需要被好好管理。(如圖中「儲存子系統」的數據/資訊/知識。)很多人喜歡把儲存的東西由容量較小儲存量的電腦搬到容量較大的,卻沒有恆常把內容整理更新。這好比一個人把所有衣服從一個衣櫃搬到另一個衣櫃卻從沒考慮他會否再穿那些衣服。

(3) 彼此互動(interacting)舉例說:在閱讀了一篇關於表達技巧的文章之後(概念階段),某甲把內容告訴某乙;某乙付諸實踐(行動階段)之後把他的經驗和感受(經驗階段)反饋某甲;某甲把這些經驗反覆思量(反思階段);學習的過程如此繼續下去。這個我稱之為跨循環學習(Cross-Cycle Learning)的例子,是有賴「溝通子系統」才能發生。

如圖示在行動學習過程的四個不同階段中( 「運作子系統」內含: 概念-實踐-經驗-反思),讓屬於「運作子系統」內部和外在的數據/資訊/知識能夠彼此互動(interacting)。

在一個擁有近似價值觀念和想法的學習小組裡,透過以上(1)至(3)的活動,組員能夠共享適時的知識和資訊、在一個項目中合作、甚至成為一個商業的團隊。在這樣的互動之下,每位組員、整個小組和所有的持分者都會不斷地增值和得到回報。(參圖示「資本投資螺旋」(Capital Investment Spiral)模型,為錢北斗先生繪製。)

最理想的情況是上述有關轉送、輸送和彼此互動的途徑都是由個人知識管理者的腦袋所控制。不然(例如:若只是透過電腦程式控制的話),有關責任、保安、風險等問題便會應運而生。很多人會問,人類會否很快會像科幻小說的故事一般,最終成為電腦的奴隸或受害者。從悲觀的角度來看,未來資訊社會的知識管理真的發生災難(與近期的金融海嘯無異!)「溝通子系統」扮演的角色至為關鍵。

我們作為基督徒在個人知識管理的範疇裡,如何可以作出影響呢?我想到以下幾方面:
(4)作為個人知識管理者──當大部份人只是依從世界的潮流去交換數據/資訊以及資訊科技(或稱ICT 1)的新奇玩意時,我們要有明確目標主導分享知識的行為。在分享之前,我們首先要問:這個學習過程的目的是甚麼?有那些人會獲得增值及如何獲得?所花的時間用得合宜嗎?我是在榮神益人嗎?要記得我們應該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羅馬書十五:14)

(5)作為溝通者──在進行溝通之前我們要問以下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個中介人或是發送者或是接收者,我們會否有意無意地成為引人犯罪的媒介、不道德行為甚至是犯法的工具?我們是否在損害別人的健康、使他們更加沉溺、荼毒他們的心靈、蒙蔽他們的眼睛、扼殺他們的人際關係?我們需要對因溝通電子化所帶來的問題有所警覺,因為現在浮現的只是冰山一角。

(6)作為通訊系統的策劃者和政策制定者──為社會和機構制定法例,規章和政策的時候,我們需要有智慧地在發明者/市場推廣者的利益和使用者真正的需要中取得平衡。也需制訂相應的政策監管電子企業推銷產品時的操守,並提醒使用者應掌握避免被不同方式的操縱、入侵和襲擊的知識,及他們的權利和自由。作為基督徒若有能力去幫助數碼落差(digital divide)的受害者卻袖手旁觀的話,也是不恰當的。

因此,在個人知識管理,特別是透過「溝通子系統」,我們可以在跟隨耶穌的教訓上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成為地上的鹽和光(馬太福音五:13-14)、去幫助弱勢社群、使被擄的得釋放、使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加福音四:18-19)、同時亦成為一個僕人領袖(馬太福音二十:26)。

林錦華(資深商管講師顧問)
翻譯:馮景賢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十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