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素養

心意更新的個人知識管理 (PKM)

我們經常看到關於「個人管理」或「知識管理」的著作, 惟內容鮮有談及「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PKM)。管理學大師 Peter Drucker 曾說「管理知識,便是個人管理」。筆者相信知識管理不只適合機構、組織,更相信PKM可以與「生涯管理」連結。因此筆者將會在以後幾篇文章中,嘗試把以下三個PKM「關鍵詞」的內容整合,與讀者分享:

• 個人:包括價值、需要、目標、生活、角色、工作、事業、策略、遠象、使命等
• 知識:包括資料、資訊、探索、過濾、汲入、整理、儲存、更新、學習、智慧等
• 管理:包括個人、知識、母系、子系、各種流程、溝通、I T軟件、硬件等

今天很多人在PKM中迷失,甚至出現病態。羊群心態是其中較普遍的現象,人做我做(聽講座、追求證書、看新聞、上網、看YOUTube等);另外,人們尋找資訊的態度是重速重量不重質,所儲存的資訊過時又沒有更新,以「救火」的心態來解决問題。這等不健康的PKM容易造成資訊超載,產生壓力和失控;人亦因應付大量的新資訊缺乏休息和反思,弄至身心靈疲憊,亦錯過個人學習成長的機會。

筆者認為以上問題的主要成因是都市人的生活和工作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目標,正如耶穌說:「一個人的財寶在那裏,他的心也在那裏。」(太六21),他的PKM便會「向着標竿直跑」(腓三14)。當一個人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目標,不論是為謀生、解决日常生活問題,甚或追求更高層次的貢獻──影響組織和社會、為未來投資等等,他的PKM才能產生良好的果效,實踐終身學習才會變得有意義。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工作處境急速變化:公司壽命、產品生命週期和員工僱用期鏈鎖性地縮短。都市人為應付「市場的需要」,每天的工作量和時間已攀到極限,帶來很多負面的後果。教育制度及其持份者也越來越受市場力量支配,不能主導知識管理的方向。在這些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我們若在PKM層面不能作明智的選擇,建立個人的焦點和紀律,便容易迷失和「生病」。

事實上,個人知識是否管理得好全在乎各人對PKM的觀點與角度。狹義來說,PKM就是要快速地、經濟地獲取和整理所需要的資料或資訊,以完成眼前的工作為目標(包括把它傳送),這是現今流行的知識管理方法,強調互聯網和搜尋器的功能。廣義來說,PKM是在獲取所需的資料或資訊過程中加上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把資料或資訊變為對個人有用的知識,再加上適當的儲存,為未來的需要作準備。更宏觀的PKM卻是在這基礎上,再加上深化知識的過程―隨著人生不同階段、處境的反思、按個人的價值觀取捨、在經驗中整合已有的知識,一點一滴地累積智慧,當再使用(包括教導)時,不單可幫助人,也為社群帶來積極的影響。

那麼,怎樣才可改善你的PKM?為配合個人的工作和事業計劃,我們可以從幾方面作出改變和決定:選擇廣義的PKM方式,來一個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先確定個人的方向、目標和評估方法。用「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作為PKM的核心,簡單來說是「邊學、邊做」,最重要是在經驗中「邊反省」──檢討得失、沉澱感受,讓理論、實踐、經歷和反省在過程中融會貫通,再以行動實踐;享受學習的過程,為自己增值,也累積智慧。

舉個例子:一位傳道人A君牧養一個職青團契,團友經常提出是否轉工、轉行、找工作的問題,於是A君就往網上瀏覽有關工作生涯規劃的網站,找到不少這方面的資訊,他就整理、儲存,發現這個題目的內容非常豐富,A君不期然按著一些指引回顧自己過去的工作經驗,這就實踐了行動學習的第一步──把資料或資訊變為對個人有用的知識,這些資訊先幫助A君整理一次個人的工作生涯。A君也在思想信仰的價值觀怎樣成為工作生涯的導向,著手構思一個工作坊跟年青人分享,這是深化知識的過程;而工作坊只是知識的輸出,如何幫助年青人可以把他教導的原則和價值觀實踐,日後A君還要跟他們面談,幫助年青人應用他所教導的知識,就能影響他們往後在轉工擇業上的決定,這才是PKM最終的意義―服侍和影響。而A君也不斷從年青人的問題、處境和經驗中學習,他在過程中吸收新的資訊、累積指導的智慧,PKM有效地建立他服侍的資源。

也許,讀者可以利用系統思維(Systems Thinking)來處理PKM,附圖顯示了PKM母系統內有五個互動的子系統(sub-systems),分別是輸入、運作、儲存、溝通和輸出。母系統PKM亦同時不停地與外在環境、相關的平台和各種資料或資訊或知識流程互動。關於不同的境域和子系統的研究和探討,筆者將在此專欄再討論。

至於IT(資訊科技)在 PKM系統每個部份的運作,讀者也不可忽視。今天IT已經成為人類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可是它所產生的問題,亦跟琳瑯滿目的產品和服務一樣不斷增加,包括:IT的人性化、安全性、準確性、控制、私隱、保安、版權等,原為服務我們的IT,有時候反成了煩惱之源。筆者認為PKM不應該過份依靠IT的能力和聰明,並將在隨後的文章再談談如何以真理和智慧來主導我們的PKM。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聖經既是看重知識、真理和智慧,信徒便應盡力以宏觀,追求真智慧的態度去認識和了解PKM,發揮它最大的果效。

林錦華(資深商管講師顧問)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六.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