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牧養

難以忍受的閒站與待遇:從葡萄園的比喻看門徒召命(下)

兼修生活

(接上文《職報》3月;參考經文:馬太福音)

從天國的比喻看園主的心腸
葡萄園的比喻一開始便提及園主,並且指出:「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請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試想像園主是帶著什麼心情出去聘請工人、去迎接這個豐收季節?從商業角度來看:園主 = 老闆或上司,葡萄園 = 老闆所經營的生意,對於豐收,心情是:開心、興奮、雀躍、熱切期待。對於聘請工人,心情是:緊張、希望能夠聘請到足夠的工人去完成收割的工作。(所著眼的是:成本、利潤、業績)。從天國比喻這個角度來看:園主 = 創造主和救贖主,而葡萄園 = 祂所創造日光之下的世界、和祂所預備好日光之上永恆的國度。對於豐收:祂更加熱切期待,對於祂所要創造和救贖的我們:祂更加重視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對祂的回應、我們的生命如何成長。(所著眼的是:關係、回應、成長)。

試想像當園主走到市上、見有這麼多待業的工人任他挑選,你猜他會怎樣挑選?挑選多少?從商業角度來看:因所著眼的是成本效益,老闆期望用最少的錢聘請最合適的人,例如要有相關的資歷、經驗和工作能力。若要節省成本,則挑選越少越好;若要精打細算,則挑選足夠便算;所以並非一定會被選上。從天國比喻這個角度來看:因為創造主和救贖主有無限的豐富,所以祂並不需要考慮成本效益或人數上限的問題。祂是怎樣揀選的呢?聖經告訴我們祂是按照著祂的心意來揀選和創造,祂對你的創造非常之特別,因為祂在造你之前就已經透徹認識你,祂就是喜歡有你這個人,祂才選擇造你,所以打從祂決定造你的那刻開始,就已經「揀選」了你,召喚你進入祂的葡萄園,就是進入祂所創造(日光之下)的世界及祂(日光之上)永恆的國度。

這一切並不是必然的,因為神並沒有任何缺乏、沒有任何obligation、沒有任何必要一定要造你或我,所以能夠被神揀選、被神創造、被神救贖,這一切都全是恩典。不過創造主和救贖主從來不會造一個「閒站」或多餘的人,因為祂給每一個祂所造的人都有一個獨特的召命,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目的和意義。祂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交圈子,有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神期望你透過你所做的一切,去與祂同工、管理這個屬於祂的世界,神亦期望你透過你怎樣做、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去見證祂、去榮耀祂。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去回應祂給你的召命,亦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在你獨特的位置,去發揮只有你才可以發揮的影響力。我們有責任去發掘和發揮神給自己的獨特。

園主為什麼要這樣麻煩分別在不同時間出去請人進葡萄園去?從商業角度來看:或許是計算錯誤,又或許一直都未雇用到足夠的人手。從天國比喻這個角度來看:因為創造主和救贖主並不會計算錯誤,而是因應不同時代的需要,召喚不同的人進到「葡萄園」去回應不同處境的需要。正如摩面或耶利米一樣,我們必須去問:為何我們生於這個大時代、生活在這個大城市、看見這些時代的需要?為何神給我這個獨特的身份、角色和位份?

正因為創造主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召命,所以祂並沒有預算會有人「閒站」、亦不願意見到有人「閒站」,所以每當祂見到我們不清楚自己的召命、或不肯去回應自己的召命而閒站的時候,祂也會向我們發出這個提問:「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經文強調園主「看見」仍然有人「閒站」,就向人發出這個召喚,表達主是何等渴望我們能夠回應祂給我們的召命,假如我們不願意去回應的話,我們的這種「閒站」對於創造主和救贖主來說,其實是另一種「難以忍受的閒站」。

從葡萄園的比喻看應用重點
為何主耶穌要講此比喻,原來是要回應彼得的提問及進一步說明祂的回應。若我們參考十九27-30,彼得問了耶穌一個問題:「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為什麼彼得會問這個問題?若參十九16,是因有一少年財主來問耶穌:「夫子,我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兩個問題背後都有一個「等價交換」的世界價值觀念,即一分耕耘就應該有一分收獲、多勞就應該多得、半斤就應該有八兩:出咗半斤力,就想要囉番足八兩。這個「等價交換」的觀念令人變得斤斤計較。第一批工人正正是因為計較而向園主發出埋怨,讓這個本來是「恩典和禮物的待遇」、「可以感恩享受的待遇」變成了一個「難以忍受的待遇」。

主耶穌是怎樣回應的呢?「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其實主耶穌指出將來我們要得的實在多得難以想像、難以計算,若相比起所付出的實在難以匹配。主耶穌言下之意,其實是期望我們不要去與祂計算或計較,總而言之,「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所以耶穌說「然而」,即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是「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接著便講了這個比喻說:「因為天國好像……」換而言之,這個比喻是為了進一步解釋十九章30節的這句說話,而比喻就以二十章16節作為總結:「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主耶穌要透過這個比喻來強調神的恩典!原來我們被神揀選、被神創造、被神救贖、並非一件必然的事情,我們所領受的一切,全都是出於神慷慨的恩典。恩典就像一份禮物,是被賞賜而不是「等價交換」回來的。恩典有神絕對的主權,是出於神慷慨的恩典和憐憫,而不是出於人去努力賺取。神對人的恩典是超出人的想像,並不在乎我們是否配得,只在乎神豐盛的愛。對於這份慷慨的恩典,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可以去賺取、去交換,更不要去與神計算或計較,而是要去感恩領受,因為當你「感恩」就會變成「在前」,當你「計較」就會變成「在後」。

其實創造主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那一分,不過祂並沒有欠我們一個解釋,要向祂所造的你和我來講清楚祂所命定要賜給我們的那一分究竟有多大或有多少,總之「所當給的,我必給」,這就是祂的應許! 我們只管相信祂所量給我們的地界、都坐落在佳美之處,我們只管懷著感恩的心去接受和享受上主所賞賜給我們獨特的那一分。談到召命,神應許賜予我們所需要的恩典去回應召命,所當給的、祂必定會供應預備,而祂的恩典必定夠用。我們有責任去尋索上主給我的召命,在這個過程中並不需要與別人作出比較,因為上主給每一個人的分都是獨特的。若我們將自己與人比較,我們便會羨慕或妒忌別人,不單不懂去用一個感恩的心來享受上主所賜予的恩典,而且還會投訴或埋怨上主對自己的不公。所以我們只管懷著一個感恩的心、去回應上主給自己獨特的召命、去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享受上主給你的那份獨特的召命。

(全文完)

鍾梓昭
HKPES資深事工主任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九.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