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倫理 聖經與職場

田間拾麥穗的智慧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19:9-10)

摩押女子路得對拿俄米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拿俄米說:「女兒啊,你只管去。」路得就去了,來到田間,在收割的人身後拾取麥穗。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裡。(得2:2-3)

上市公司的主要經營目標是為股東賺取最大利益,相信是自由市場經濟參與者的共識。近閱本地新聞,有地產投資公司從政府收購商場物業後,大幅提高租金,並且對商場的舗戶組合按其行業利潤前景作評估後,再決定其租務安排,目的是令該等商場為公司提供最大的利潤。

在此過程中,地產投資公司有可能大幅提高舗戶的租金,亦有可能要求租戶改變其經營方式,也有可能不續租予某些舗戶。結果,地產投資公司的經營方法在社區內引來很大的反響:有商場附近的居民投訴新租戶的物品售價高了很多,而選擇卻少了;亦有在商場經營了多年的租戶被迫結業,不能再為社區(街坊)提供服務;更有一些非牟利機構因無法承擔高昂的物業管理費而關門…。

然而,地產投資公司以股東利益為依歸,社區人士是否滿意,老舗是否被迫關門,均並非其經營目標的重點。若公司旗下的商場未能盡量利用其資產價值的潛質,不去賺取其能夠賺取的回報,公司的管理層就有可能被股東視為並不稱職,甚至被指疏於職守。

顯然,社區人士的需要和要求與地產投資公司的經營目標,有著很大的分別。基督信仰,講求公義和憐憫,更注重照顧弱者,但同時又強調作工者要忠於職守。在自由市場中,供求雙方在利益立場上往往站在對立面之上,對股權與管理權分開的上市企業來說,公司管理層的職責只在於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管理人員個 人的價值觀並不重要。

反過來說,對在社區生活多年的居民而言,商場所供應的物品和服務的選擇及其售價,是會對他們的生活質素有直接影響,物業公司是否「賺到盡」,是「道德」而非「商業」的抉擇。

社區居民的生活福祉與忠於企業職守,二者似乎是互不相容,假如你是為企業股東利益打拼的在職信徒,你又可以如何作取捨呢?

甚麼是最高股東價值

最近閱讀INSEAD英士國際商學院(Institut Européen d’Administration des Affaires)高級跨國企業財務課程總監Theo Vermaelen《爭取最高股東價值》(Maximising Shareholder Value)一文, 1令我聯想到所謂「賺到盡」(Maximising Profits)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它是否等同「爭取最高股東價值」?

Theo Vermaelen認為,爭取最高股東價值與賺取最大利潤(即賺到盡)根本是兩回事。他的解釋是,股東價值(shareholder value)是企業由現時至永遠的未來現金流的總現值,這些現金流是按企業的業務風險來計算其折現值的。按此而言,股東價值就並不會等同於企業的短期利潤 了。

Theo Vermaelen再以一個私人銀行經理向其客戶硬銷一些差勁的投資產品為例,指出此舉毋疑可在短期內提高該名經理的業績,但隨著他的客戶因不滿意其服務,轉而採用其他私人銀行的投資服務後,他的業績亦會轉差。結論是,這名經理一開始便應以其客戶的全部現金流的總現值為業務目標。

Theo Vermaelen進而指出,雖然此事不難明白,但很多人仍以賺取短期最大利潤為目標,原因十分簡單,就是由於管理層是「雇工」,往住由於為了急於立即有所表現去取悅股東而去採取只有短暫利益,但卻缺乏遠見的企業決定;另一方面,由於市場並非完美,加上市場在資訊上的延後,故此不能立即在股價上反映出管理層短視決定的問題,結果是股東因管理層「重短輕長」的決策方式而不能得到最高股東價值。經過一段時間,股東、甚至社會整體的利益就會受損。

要別人可以拾麥穗,首先要…

對於「取利」和「讓利」之間的平衡,聖經在舊約中有留下和拾取麥穗的指引,也就是當田地的主人在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 另外,在摘取葡萄時,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要留下食物給窮人和寄居的,讓他們在困苦的日子中,也不至於饑餓。這也是地主在「取利」之際,上主吩附他們向窮人的「讓利」。

值得留意的是,這個讓利的要求是分為兩方面的,首先是「不可取盡」。意思是在收割的時候,田主或園主要在田角刻意的留有餘地,讓窮人知道可以在哪裏拾取。第二,是「不拾取遺落或掉下的」,意思是,在田角留有餘地之外,還有「隻眼開隻眼閉」,不要斤斤計較,「唔驚唔覺,放人一馬」,是額外,「無心」 的給予別的。

當然,上主要田主「不拾取遺落或掉下的」的原意,不是叫他們收割時要份外小心,以免有遺落或掉下的果子,意外地被窮人拾取了。反而是吩咐田主們不要太計較,收割時偶有「難得的糊塗」,「意外」地讓窮人可以拾取。

在舊約社會中,上主吩咐富人不要「賺到盡」,令社會中的窮乏者不至於走投無路,而且能與富人保持良好關係。反過來說,富人亦明白他們對社會中的窮乏者有道義上的責任,讓他們到自己的田間拾取麥穗。在這過程中,上主的祝福就臨到以色列民。從價值的角度來說,就是令全以色列得益。

說到拾麥穗,我們一定會想到路得和波阿斯的故事。在士師秉政的年間,窮途末路的拿俄米帶著摩押女子,就是她的媳婦路得回到家鄉伯利恆,為求生存,路得在取得拿俄米的允許後,往田間拾取麥穗,而這,也是這兩個可憐的女人在困苦的日子中,唯一的「揾食」方法。

事件的發展是大家所熟識的,就是路得在不知不覺間,到了波阿斯的田裏拾取麥穗,而波阿斯又在不知不覺間,發現了路得,並且被路得所吸引。之後,因 著路得的順服,拿俄米的安排,波阿斯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上主的祝福,波阿斯迎娶了路得,而他們,成為了大衛的曾祖。大衛,是上主祝福的君王,耶穌基 督,是大衛的子孫。

田間拾麥穗,帶出了上主對群體的祝福和救贖。

1 Maximising Shareholder Value, Theo Vermaelen, Programme Director, Advanced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Finance, INSEAD, June 2012.

黃讚雄(HKPES項目經理)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六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