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築的信仰反思

開拓信仰視野的闊度和歷史深度

,豐富精神生活

體現「聖徒相通」,展示

信仰內涵

現代人習慣把功能上的考慮放在首要位置來設想空間,然而,昔日教堂建築除了滿足聚會的功能需要外,還盛載着豐富的信仰內容。

由建築物的外形到教堂裏的陳設,都注入了當時教會所認定的神學觀念。建造教堂的石塊、教堂內的木器傢具、壁畫、玻璃窗,與及用於祭壇上的器皿,無不成為了標記,向進入教堂空間的人示意那可見表象背後的屬靈領域。

是次講座系列從討論空間聖俗之別為起步點,進而探索歷來基督徒聚會場所的演變過程、大教堂與小教堂對塑造信仰生活的不同效果、辨認常見基督教圖像符號、介紹昔日教會聚會的特殊設計,與及教堂內外偶爾出現的世俗怪誕雕刻等等。

講座內容一方面提供解譯 (decode) 舊式教堂建築與教堂陳設的基本工具,讓參加者有機會觀摩舊教堂時能夠解讀所見所聞。另一方面嘗試從教會的物質文化 (material culture) 中呈現昔日的信仰視野,思索上帝在過去的世代如何塑造和帶領教會,亦反思從建築的實體空間到無牆的教會,信徒在職場和生活如何展示信仰的內涵。

導師
葉沛森博士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客座助理教授 (哲學博士、哲學碩士、道學碩士、神學碩士、理學碩士)
在神學院與學生一同探索教會歷史和神學傳統,深信這些都是基督徒身份的重要原素。對於能夠承載信仰信息,和記錄昔日教會面貌的圖像尤其感興趣。

謝麗婷博士
HKPES同工 (教牧學博士(靈命導引)、基督教研究碩士、社會工作碩士)
Winnie 涉足職場服事,游走於輔導、靈命培育和教學之間,經歷靈性與肉體的出死入生,仍繼續發現生命的美好,在靈性歸家的路上不斷學習,並透過線上線下回應所需。

講題:

1. 分別為聖的空間
2. 教會建築物形態的來歷,轉變與發展
3. 淺說哥德式教堂建築
4. 主教座堂 (cathedral) 的建築特式,堂區教堂 (parish church) 的空間運用
5. 教堂建築常見的象徵符號、傢俱與陳設
6. 邊沿上的雕塑雕刻 ── 為何教堂中找到世俗的符號與怪誕的形象?

日期:2024年3月12、19、26日,4月2、9及16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7:30-9:30(香港時間)/上午11:30-下午1:30(倫敦時間)
形式:Zoom (網上課程)
費用:HK$950 (2月15日或前報名及完成繳費,優惠價HK$850)

截止報名日期:3月5日

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