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牧養

香港職場斜槓現象的反思

兼修生活

在香港,職場一直給予人很單調、惟利是圖的感覺,由中學會考狀元揀選醫科或商科等「神科」開始,然後大學畢業鍾情大企業的訓練生職位,跟著大家追逐高管位置,彷彿都是走上同一條路。不過,近年在職場常常聽到年輕一輩,不甘於跟隨過往的成功套路,紛紛加入「斜槓 」一族。慣於在傳統職場的我們,可能會對於「斜槓」這種生活不以為然,認為只是「後生仔兼職幾份工啫」,而特別關心這群信徒需要的教會機構更是罕見。下文我們嘗試與去探索這個職場新現象,了解他們的掙扎,反思教會的職場牧養方向。

「斜槓」(“slash”即是標點符號「/」)一詞來自美國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在2007年暢銷著作《成就斜槓人生》,書中指出在未來的趨勢,人可以同時間從事多種截然不同職業,所以在自我介紹時,他們便要使用「/」來區分自己各種職業的身份。Marci出版此書往後十多年間,加入斜槓的人愈發增多,他們逐漸成為職場一個新興群體——稱為斜槓族(slashie),年輕一輩莫不稱為slashie而自豪。在香港,斜槓也逐漸成為風氣,去年本港有一項調查指出超過六成被訪者希望成為斜槓族,可以預期香港的斜槓族再不會是職場的小眾。

斜槓族的身份標誌
說起斜槓,很多時候都會與零工經濟現象一併討論,前者以就業者的身份來看,後者則以企業的營運角度來分析。「零工經濟」(Gig economy)源於美國貝伯森學院(Babson College)客座講師Diane Mulcahy的企管碩士課程教材。她指出今時今日的市場講求快速應變,不管是在消費者口味變化、生產環境改變、新科技出現、監管法規更新等環節,企業要生存就必須要反應敏捷,因此他們傾向聘請自僱者承接短期工作來增強靈活性。在未來,Diane認為全職員工將被企業唾棄。有趣的是Diane本身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斜槓族,除了擁有作家及大學客座講師身份之外,她同時間也是一位風險投資基金(venture capital)的創辦人。

Marci用「/」打破我們以職業來代表每一個人的身份標誌這種恆之以久的職場規則,因此斜槓族並非只是兼職炒散或是短期工作的自由工作者那麼簡單。很多人誤以為他們放棄自己的主業、對工作沒有熱誠、喜好自由自在的年輕人,反過來,外國經驗指出愈來愈多任職管理階層的中年人也願意投身成為斜槓族,他們比傳統雇員對工作有更高的滿足感,不喜歡長期困在一份工作之中,同時間可以對不同種產生熱情,甚至無時無刻都願意工作。

成功的斜槓族
假如職業是代表一種個人的身份標誌,那麼斜槓族的興起便不單純是職場外在模式的改變,而是職場人內在身份的革新,斜槓族必須能夠準確把握到這種身份的改變。加上伴隨興起的零工經濟,可以想像斜槓族也要面對企業對外判靈活快速應變的要求,Diane在哈佛商業評論雜誌內一篇〈誰是零工經濟贏家?〉指出一位成功斜槓族「是擁有專業技能、深厚的專業知識…他們可以要求較好的薪酬,獲得具挑戰性和有趣的工作,並得以規劃自己的工作生活…創造兼顧靈活彈性、自主性,以及深具意義的工作生活」。

對工作有興趣、有計劃、有激情、有意義——不像是我們常聽到職場上應有的工作態度嗎?有人以為斜槓族可以享自主、得自由、尋回自己,現實上他們同時面對不確定的生活,未能建立長遠的人際(同事)關係,面對企業和客戶嚴苛的要求,落入沒有固定工時而又不停斷工作的引誘,容易出現身份角色含糊。坦白說,斜槓族的生活亦不容易過。平心而論,Marci和Diane作品裡有不少藉得參考的務實建議,甚至教導大家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斜槓族,不過這種世界傾向純粹自我實現的成功職場模式,基督徒的斜槓族可否照單全收?

召命的革新
過去在更正教中有一段很長時間,大家都相信工作職業本身就承載著信仰的意義,基督徒的責任就是從自己從事的職業當中尋找召命,因此不難看見過往在香港教會中,時常願意分享自己職業召命大多是醫護人員、社工、環保工作者等的專業人士;斜槓族?他們連自己的本業都弄不清,如何談上召命?他們縱使擁有多重職業身份,其實仍是否可以在不同的職業中尋找一個召命?還是要放棄部份職業才可以認清召命?還是大家對召命的理解也要革新?

我們可以從HKPES的核心理念—呼召(calling)、所是(being)及所作(doing)去作出回應。上帝的創造正是呼召人去達至上帝的目的,人要找到自己在職場的「所是」,並在當中履行合乎神心意的「所作」來回應。正如《以弗所書》所言:「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上帝不單在創世那一瞬間才有創造,其實祂一直進行創造的行動,我們蒙恩典,在職場跟隨基督,在生活中作門徒便是祂奇妙的「新創造」。我們要明白自己的獨特本性,再用恰當的方式工作,在工作中帶來美善。「所是」和「所作」不應受限,召命就不必與特定一份職業掛勾,只要與創造觀念結連上,人便可以在當中尋覓發現自己多種身份的召命。

再者,上帝也藉聖靈來創造。沃弗(Mirosalv Volf)用聖靈工作來看職場,聖靈在世上的活動促成各種各樣的處境。屬靈恩賜不一定只有添加模式,人在不同的處境中學習新的方式回應挑戰, 從而獲得嶄新的質素,這種互動模式也是恩賜的途徑。從宏觀看,零工經濟帶來的改變也可以是聖靈的工作,孕育出斜槓族新一代的職場身份。再從微觀來看,斜槓族要發現自己的「所是」,在「新創造」下建立多重的職業身份,在人與上帝、人與處境互動下回應挑戰,成就沃弗筆下更廣闊的屬靈恩賜,帶來生命的更新。這生命更新的果效遠超於Marci和Diana所講的自我實現,基督徒斜槓族達成性情的陶造,活在恩典中,每天與神同工。

斜槓在教會
斜槓族令職場上「全職」與「兼職」的界線愈見模糊,也改變了社會對職業的看法。在教會,牧師傳道一直被視為需要全時間投入的「聖職」,我們可能從未想過牧者其實也可以成為斜槓族。外國教會討論雙職牧者(bi-vocational ministry)的成效多時,香港教會也可以藉著是次機遇,審視「斜槓牧者」的優點,明白他們並非要逃避全職投入上帝對他們的呼召,而是希望透過教會以外的「兼職」,增加他們牧養的深度,從而強化牧者的身份。正是因為有其他職場實戰經驗,他們更能摸到社會的脈搏,牧養在職信徒就能更貼地。正如沃弗時常提醒我們,面對著聖靈的工作,我們應持更開放的態度來回應。

最後,斜槓族要當心落入不斷工作的引誘,他們在各種身份的拉扯之間,自己往往反而為了滿足各種工作的要求而未能得自由與安息,有違之前他們離開傳統職場成為斜槓族的本意。因此,斜槓族與教會可以對「享受從上帝而來的安息」這種觀念可以有更深入的探討和實踐。

斜槓族的出現顛覆了傳統職場的生態系統,這並非只是一場經濟活動,我們相信聖靈也在當中工作,為今天職場帶來新的景象。教會需要調整對職場的理解,轉化過去沿用資源運用及牧養的方式和心態,學習斜槓族帶來的新思維,回應未來職場和世界的新挑戰。

尹可豐、鄭明智
(兩位作者現就讀於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碩士(主修職埸神學)的晚間課程學生)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三.2022